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5180

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如何看待癌症,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辅助癌症治疗。

要了解中医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医如何看待癌症。古代医家对疾病的认知多来自于观察,在《黄帝内经·灵枢》中对肠瘤的描述:“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瘤。”这段看似抽象的古文,却与现代医学对癌症形成的认知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将“结”理解为代谢周期异常的细胞群,这些本应凋亡的细胞因基因突变等原因产生不死性,形成“结”;“气归之”可以理解为这些异常细胞会诱导血管新生,使身体的营养和气血都供给这些异常细胞,导致癌症患者体力下降、体重减轻;“卫气留之”则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免疫防御机制,但这些异常细胞组织能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一旦异常组织发展成恶性肿瘤,人体的代谢功能就无法恢复正常,即“不得反”;身体代谢紊乱导致“津液久留”,生理水分滞留体内形成病理性的水肿、痰,甚至引起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综合以上病机发展便“合而为肠瘤”。

通过古文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思考,可以看出中医对癌症的理解不仅局限于肿瘤本身,而是从整体出发,重视人体的整体调节。在中医诊断学中,“望、闻、问、切”中的问诊尤为重要,《十问歌》中的“一问寒热,二问汗……”是辨别患者状况的关键。其中提到的“卫气”,在《灵枢》中有明确描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其主要功能包括保护肌表、防御外邪、温养肌肉皮毛、调节汗腺排泄和体温等,涵盖了寒热与汗的概念。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思考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体内卫气能正常调节寒热与汗液排泄,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创造有利于正常代谢的人体环境,从而抑制病邪或肿瘤的生长。基于此,中医制定了“扶正祛邪”的治疗策略。在治疗时,应先祛邪再扶正。祛邪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和祛痰利湿等方法,以抑制肿瘤炎症、改善血液循环、清除代谢废物等;扶正则通过补气等方法增强体内正气,提升免疫细胞识别癌细胞的能力。

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中医概念的结合,使中医对癌症的认识更加明确。现代中医会根据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生长速度等因素,将癌症分为阴性、阳性、寒性、热性等不同类型。例如,身体上部、表层的肿瘤多为热性,内脏肿瘤多为寒性;同一器官的癌症,因病理形态不同也有寒热之分;肿瘤生长速度快的多为阳证,生长缓慢且不易发现的多为阴证。

在癌症治疗的不同阶段,中医都有相应的辅助治疗方法。手术后,中医可通过清热解毒、祛痰利湿和补气养血等方法促进恢复;化疗期间,可使用扶正法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使用滋阴润燥法改善皮肤干燥,使用补气养血法改善癌因性疲劳;放疗后,可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利湿和扶正培本等方法促进免疫系统修复;针对标靶治疗的副作用,可使用滋阴清热、凉血活血等方法;贺尔蒙疗法的副作用也可通过中医调理来缓解。

此外,中医的免疫疗法主要体现在“扶正”,通过调节免疫、扶固正气来达到治疗效果。已有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中的β-葡聚醣成分可以激活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反应。针灸疗法也被证实可以改善癌症治疗后的各种症状,如疼痛、恶心、便秘等,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医在辅助治疗中还可以通过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药物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在面对复杂的癌症病情时,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内容来自台湾癌症基金会,原文链接:中醫醫學在癌症治療的進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