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诗词大会》:揭秘“耄耋”背后的长寿密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诗词大会》:揭秘“耄耋”背后的长寿密码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4-03/20/nw.D110000zhdsb_20240320_2-01.htm
2.
https://news.cctv.com/2024/10/06/ARTIkicIeahSdKwgAs3SrBCp241006.s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8-03/doc-inchicsp3205574.shtml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4-05/31/content_26076376.htm
5.
https://news.cctv.com/2024/04/13/ARTIUaRotpjnp6KvlPzkMghj240413.shtml
6.
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03/28/WS6604da5ea3109f7860dd742b.html
7.
https://www.shcmusic.edu.cn/2024/0326/c2781a50570/page.htm
8.
http://m.3233.cn/n/632r-179050.html
9.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0905
10.
http://www.zhbc.com.cn/zhsj/wap/news/info.html?newsid=297ec13d93fb4ced01941a6c5fbc01d1
11.
https://news.pku.edu.cn/mtbdnew/53b7af6e83954d4da0a0060e3ddd4b7f.htm
12.
https://www.jntimes.cn/jnwm/202409/t20240918_8395796.shtml

在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一个古老的词汇再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耄耋”。这个看似生僻的词语,不仅出现在古诗词中,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让我们一起探寻“耄耋”背后的长寿密码,感受这一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

01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耄耋”文化

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首首经典诗词串联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其中,“耄耋”作为一个特殊的词汇,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成为解读传统文化的重要线索。

“耄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诂》则解释为:“耋,老也。”在古代文学中,“耄耋”常被用来形容高龄老人,象征着长寿和智慧。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里的“七十”与“耄耋”相呼应,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

02

“耄耋”背后的孝道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耄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年龄称谓,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孝道文化。《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种孝道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孝道文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056亿,占总人口的14.2%。在这样的背景下,弘扬孝道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康震教授在《中国诗词大会》中所说:“热爱诗吧,就是在热爱你自己,热爱这个世界;高唱诗吧,就是在高唱你的生命,高唱你我的未来!”

03

“耄耋”之年的智慧与贡献

“耄耋”之年不仅是人生的晚年,更是智慧的结晶。许多“耄耋”老人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例如,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先生在96岁高龄时仍出版了62万字的《新编世界国歌博览》。他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正是“耄耋”之年智慧的生动写照。

04

结语:传承孝道,致敬“耄耋”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解读“耄耋”等文化符号,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魅力,更引发了我们对孝道文化的深思。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传承孝道文化,关爱“耄耋”老人,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