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亦姝夺冠背后:《中国诗词大会》如何改变诗词教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亦姝夺冠背后:《中国诗词大会》如何改变诗词教育?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4%BA%A6%E5%A7%9D/20409018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2024%E4%B8%AD%E5%9B%BD%E8%AF%97%E8%AF%8D%E5%A4%A7%E4%BC%9A/63227591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053558838822943
4.
https://www.sohu.com/a/853302201_121720224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TCU28605562F06.html
6.
https://tv.cctv.com/2024/03/10/VIDArZULlYIYouBET8cVrcOr240310.shtml
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46936
8.
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03/28/WS6604da5ea3109f7860dd742b.html
9.
https://m.sohu.com/a/849107857_121384220/?pvid=000115_3w_a
10.
http://news.cyol.com/gb/hdzt/articles/2024-08/23/content_JQgEmoip8y.html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42537557866463266
12.
https://m.book118.com/html/2025/0124/6030140033011033.shtm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一位16岁的少女以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和沉稳的表现,一举夺得冠军。她就是来自上海的高中生武亦姝。这位身高182厘米的“诗词才女”,不仅在比赛中展现了非凡的实力,更以其对诗词的热爱和坚持,成为了众多人的榜样。

武亦姝的成功并非偶然。她从小就对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将陆游、苏轼、李白作为自己的“三大偶像”。在节目中,她展现出了惊人的诗词储备量,尤其是在飞花令环节中,她脱口而出的《诗经》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为之惊叹。

武亦姝的故事,正是《中国诗词大会》影响诗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档节目自2016年开播以来,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节目通过百人团答题、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将诗词学习变成了一场场紧张刺激的比赛,让观众在欣赏选手风采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诗词的兴趣。

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不断创新呈现方式,运用AI、虚实交互等技术手段,融合动画和真人演绎等多种手法,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同时,节目还设立了诗词“国际观察团”,借助外景出题的方式向受众呈现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朋友圈”,让诗词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诗词学习的看法,更推动了学校诗词教育的创新。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的“2024出口成章·诗词少年英雄荟”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30余名诗词少年以诗会友、以情咏志,尽情展示诗意才情。《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在活动现场表示,诗词能够开启孩子丰富又美好的心灵,让他们在诗词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探索人生。

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桥南小学,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十个一”项目,包括一面墙、一本书、一套操、一堂课、一曲歌舞、一幅字画、一本校刊、一个课间、一个赛台、一场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学校自创的“古诗韵律操”,一套操就能背诵36首诗词,每年都会对内容进行更新。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牢记200-1000首诗词。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桥南小学的学生在各类诗词比赛中屡获佳绩,2023年,学校学生邝之璟成功入选《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学校还对历届诗词大赛优秀选手毕业后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诗词教学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都有着正向增益的效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和各地诗词教育的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诗词教育的新方向。正如陈更所说:“诗词里记载了几千年里与我们保持了同样审美、同样风俗习惯的人,那里有他们对待世界、对待自然、对待人生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诗词的滋养下,成长为更美好的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