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游子吟》里的孝道:从古至今的亲情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游子吟》里的孝道:从古至今的亲情传承

引用
腾讯
13
来源
1.
https://m.pin.qq.com/read/1000842637/44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49564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581073842116623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2A00KLZ00
5.
https://www.ruiwen.com/wenxue/youziyin/124201.html
6.
http://www.lubanyouke.com/58055.html
7.
https://m.sbkk8.com/gudai/tangshi/shicijianshang/105663.html
8.
https://m.sbkk8.com/gudai/tangshi/shicijianshang/105669.html
9.
http://www.bdlxbbs.to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57700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7/08/43735731_1135136710.shtml
11.
https://www.cngwzj.com/pygushi/TangDai/23086/
12.
https://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5/01/17/030065495.shtml
13.
https://www.mred.top/wap/13610.html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生动描绘了母亲对子女无尽的关爱和牵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深深的亲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亲的传统美德。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从这些经典诗词中汲取孝道精神,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01

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平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集》。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02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03

当代解读与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在当代社会,《游子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母爱的佳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诗中所蕴含的亲情与孝道,跨越时空,继续感动着现代人,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情感纽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