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食品安全指南:安心吃喝攻略
春节食品安全指南:安心吃喝攻略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丰盛的美食,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让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份春节食品安全指南请收好!
食材采购篇:把好第一道关
选购食材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选择正规渠道:建议在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市场或超市购买食品,避免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
检查食品标签: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要仔细查看品名、产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购买“三无”产品。
谨慎选择网购食品:网购即食食品时要特别小心,不购买来源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真空包装散装熟肉制品、发酵类食品。
注意食品外观:不购买颜色、气味异常或来源不明的食品,过期食品更是绝对不能尝试。
家庭烹饪篇:确保每一步都安全
在家烹饪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保持清洁:勤洗手,确保餐具、厨具的干净,定期清洁冰箱及厨房。
生熟分开: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处理器具务必与熟食器具分开,使用后要立刻清洗消毒。
彻底加热:煮熟的食品应尽快食用,避免在常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剩余食物应及时冷藏并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选购安全食材:务必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肉类、水产品及蔬菜,确保食材无霉变。
分批制作冷食:如糕点和凉拌菜,尽量少量多次制作,确保原料新鲜,以防止交叉污染。
外出就餐篇:选择与注意事项
春节期间,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多,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选择信誉好的餐馆:选择具备良好卫生条件、信誉度高且持证的餐饮单位,尽量避免无证摊贩。
合理点餐:注重膳食的平衡,虽然过节可以尝鲜,但绝对要远离有关部门禁止或不明来源的食品。
检查餐食:取餐时检查包装的整洁性、准确性及是否出现污染,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消费。
使用公筷公勺:用餐时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共同杜绝食物浪费。
索取消费凭证:消费时要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特殊人群饮食篇:关注重点人群
春节期间,家里的老人、小孩以及有特殊疾病的人需要特别关注:
控制油盐糖摄入: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选择原味坚果:坚果是常见零食,但最好选择原味,避免五香、盐焗等口味,因为钠含量可能较高。
适量饮酒: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5克以内。
关注特殊人群:
- 糖尿病患者:每一餐都要做到主食+蛋白+蔬菜,可在餐前吃点坚果降低食欲,均衡营养、少油腻。
-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上尽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火腿、培根、肥肉、荤油、黄油、椰子油等这类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 胃肠疾病患者:饮食要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食物尽可能做得细、软、烂,容易消化。
- 痛风患者:别吃高嘌呤的食物。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猪肝、鸡肝、鸭肝等动物内脏以及河蟹、大闸蟹、龙虾、皮皮虾、扇贝、牡蛎、生蚝等甲壳类食物。
- 老人和小孩:老人和小孩胃肠功能都比较脆弱,最好吃软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咀嚼吞咽能力受限,要尽量避免吃大块、坚硬、粗糙、油腻的食物。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关注食品安全。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既快乐又健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