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春期孩子和爸妈沟通愈来愈少,如何打开沟通窗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春期孩子和爸妈沟通愈来愈少,如何打开沟通窗户?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97981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家长们一边感慨着“神兽”终于“归笼”,一边又会担忧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越长越大,但跟父母的话却变得越来越少。

很多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内心里却有自己的小秘密,就是不愿意跟家长分享。长此以往,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不听父母的建议,也没法在成长道路上得到正向的引导。

那么究竟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幸福加公益发展中心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贺飞飞为家长们带来了几点小建议。

孩子抵触的聊天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样的对话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在沟通过程中规避这种对话模式是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距离的第一步。用错了沟通的方式,不仅达不到父母的意图,也在疏远孩子和自己的对话距离。

目的式对话

很多父母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热心冲冲地希望分享一些趣事,到最后往往扫兴地收场了。

如:

孩子:“妈,我们班下周要开运动会了,我也报名了几个项目。”

妈:“运动会啊,那你们月考放到什么时候?上次月考咱们没考好,这次咱们多花功夫,追上来……”

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了对话的兴趣。

情绪化对话

我们习惯的对话里,常常都会带着情绪。有的时候,明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对话,由于父母此时带着情绪,便把对话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审问性对话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

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对话也像审问一般。

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嗯,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

讲究方法的聊天

很多父母说,自己是孩子的监护人,和孩子聊天还需要那么小心谨慎?其实,每个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我们也需要对孩子足够的尊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成为孩子最信赖的倾诉者,一定要讲究聊天方法。

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很多父母,因为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十分健谈。可是青春期的儿子却不吃这套,每次对话都是以对立开始,以不说话或吵架收尾。原来,父母只要孩子一开口,往往就被其批得体无完肤……

实际上不是父母的看法不对,孩子才不要听,恰恰因为他太对了,让孩子没有了倾诉的欲望。最后,孩子就懒得在他面前说什么了。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玩手机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要聊学习和作业。

换位思考一下,哪怕是父母自己都不愿意被打扰,那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

所以,聊天或谈心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

适当示弱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

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不能硬来,家长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等孩子情绪缓和了,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

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比如: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需要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

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窗户。仔细想想,很多父母是不是很久没有完整地、不打断地听完孩子说话了?

倾听是对孩子的尊重,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的行为。倾听也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继续聊下去。

抓住重点

如果家长谈话整天泛泛地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当然会感到烦躁。

家长们平时要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与孩子沟通的大前提,是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