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麦芽糖:唐菲一家的甜蜜事业
慈利县麦芽糖:唐菲一家的甜蜜事业
在湖南省慈利县,有一家麦芽糖作坊,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诚信经营,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甜蜜名片。这家作坊的主人是唐菲和她的婆婆徐美玲,她们用传统手艺和匠心精神,让慈利县的麦芽糖香飘四溢,供不应求。
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慈利县麦芽糖的制作工艺,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传承。据《慈利县志》记载,麦芽糖在当地已有近300年的制作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这种传统小吃,不仅是慈利人记忆中的甜蜜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
唐菲家的麦芽糖,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流程。从选料到成品,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首先,选用优质糯米和小麦作为原料。糯米需要提前浸泡,然后蒸煮至熟透;小麦则要经过发芽、清洗和切碎等工序,制成麦芽。
接下来是关键的发酵环节。将煮熟的糯米与切碎的麦芽混合,利用麦芽中的酶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这个过程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在40-50摄氏度之间,持续发酵4-6小时。
发酵完成后,通过过滤提取糖汁。糖汁经过大火煮沸去除杂质,再转中火慢慢熬制。这个熬糖的过程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糊锅,直到糖汁浓缩成金黄色的糖浆。
最后一步是拉糖。将熬好的糖浆冷却至适当温度后,反复拉扯至颜色变白,增加糖的松脆感。这一步骤不仅考验制糖师傅的体力,更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才能使麦芽糖达到最佳口感。
诚信经营,口碑相传
唐菲一家的麦芽糖之所以能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除了精湛的制作工艺,更离不开她们始终如一的诚信经营。
自2013年唐菲加入家族事业以来,她就将“诚信为本,品质至上”的经营理念深深植根于心。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她们坚持使用优质原料,从不偷工减料。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批麦芽糖都达到最佳品质。
唐菲和徐美玲的诚信经营赢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许多顾客不仅自己购买,还会推荐给亲朋好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她们家麦芽糖的美味体验,称赞其“香甜可口,软硬适中,回味无穷”。
辛勤付出,甜蜜收获
每年冬季是唐菲一家最忙碌的时候。为了保证麦芽糖的新鲜度和口感,她们坚持每天现做现卖。每天凌晨,唐菲和家人们就开始熬煮米糊,一直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尽管制作过程辛苦,但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对麦芽糖的赞美,唐菲和徐美玲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她们家的麦芽糖已经远近闻名,订单已经排到了腊月二十六。
唐菲和徐美玲的故事,是慈利县麦芽糖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她们用坚守和匠心,让这份传统的甜蜜味道得以延续。正如一位顾客所说:“吃着唐菲家的麦芽糖,仿佛能感受到她们对这份传统手艺的热爱和执着。”
在慈利县,像唐菲和徐美玲这样的传统手艺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这份甜蜜的事业,让麦芽糖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慈利人的乡愁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