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前的甜蜜记忆:自制麦芽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前的甜蜜记忆:自制麦芽糖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8195800_121404574
2.
https://bk.taobao.com/k/jiankang_89/83e299ee9e34999618d28818d7e665d5.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A%A5%E8%8A%BD%E7%B3%96
4.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501/22/140000_54778647.htm
5.
https://www.cnxz.com.cn/newsDetail?DetailId=1882249154155679744
6.
https://www.tianyoufukang.com/news-newsshow-id-4880.html
7.
https://www.5ichang.com/news/3619.html
8.
https://news.hangzhou.com.cn/shxw/content/2025-01/23/content_8847632.htm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准备年货、打扫卫生,还有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制作麦芽糖。这种甜甜黏黏的糖食,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零食,更承载着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01

麦芽糖的历史渊源

麦芽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最早被称为“饴”。它不仅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甜味来源,更在祭祀、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记载,其中的“菹”就是指麦芽糖。

02

南北方的习俗差异

关于麦芽糖的制作和食用,南北方有着不同的传统。北方有“二十三,糖瓜粘”的民谣,指的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人们会用麦芽糖制作糖瓜,供奉灶王爷,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而南方则有“廿四黄昏祭灶王”的说法,时间上比北方晚一天,但仪式和寓意基本相同。

这种差异源于历史上的文化交融。据民俗学者研究,这种差别始于宋朝,当时“小年”被称为“交年节”。到了清朝,由于宫廷节省开支的需要,将祭灶和拜祖合为一天,北方地区逐渐改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则保留了腊月二十四的传统。

03

麦芽糖的制作工艺

制作麦芽糖的过程既复杂又有趣,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材料:选择优质黄玉米,洗净后浸泡4-6小时,直至吸水膨胀。

  2. 蒸煮玉米:将泡好的玉米粒蒸熟,确保无硬心,然后摊开晾凉至40℃-50℃。

  3. 育芽与切碎:小麦或大麦浸泡24小时后捞出,保持湿润并避光发芽3-4天,待麦芽长至3-4厘米时切碎备用。

  4. 混合发酵:将晾凉的玉米粒与切碎的麦芽按10:1的比例拌匀,发酵5-6小时。

  5. 榨汁熬制:发酵完成后,用纱布过滤出糖液,再倒入锅中煎熬至浓稠即可。

04

麦芽糖的文化内涵

麦芽糖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麦芽糖被认为具有和胃健脾、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南方,麦芽糖常用于制作糕点和糖果,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在北方,麦芽糖则更多地与节日庆典和祭祀活动相关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麦芽糖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龙须糖就是一种创新的麦芽糖制品,其糖丝细如龙须,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糖艺中的瑰宝”。

春节前制作麦芽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亲手制作一份麦芽糖,不仅能品尝到传统的味道,更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年味和文化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