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造山水田园城市,让美景触手可及
泉州:打造山水田园城市,让美景触手可及
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其魅力。从“山线绿道”的规划构想到“生态连绵带”的实践落地,泉州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山水田园城市,让市民在茶余饭后就能漫步其中,享受自然之美。
“一湾一环十廊”的生态蓝图
根据泉州市政府发布的《美丽泉州行动方案(2023—2035年)》,泉州将构建“一湾一环十廊”的生态廊道总体结构。其中,“一湾”指泉州湾,“一环”指环城生态廊道,“十廊”则是十条生态廊道,包括晋江、洛阳江、九十九溪等河流廊道,以及清源山、紫帽山等山体廊道。
这一规划旨在将泉州打造成一个“山、水、林、田、江、海”自然禀赋与“江海湾畔、中西交融、丹韵东方”风貌特色完美融合的美丽城市。到202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41%,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5%以上。
海丝生态公园:生态连绵带的先行示范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座占地300多公顷的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已经建成,成为泉州生态连绵带建设的先行示范项目。
公园以生态连绵带建设理念为指导,最大限度保留了原始生态体系。设计团队对区域内道路、水系、农田、林地、建筑、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本底进行了详实摸底,确定了保护基本农田、山水格局、生态环境、农业文化,以及就地取材的建设方案。
公园整体布局为“一廊、四区、多景”,即沿原生态水系岸线的百崎湖水系生态廊道;山水田塘、海绵城市、田园风光、果林荷塘四个展示区;水岸花田、古渡码头等特色景观节点。原生态景观保护项目面积占比50.36%,生态治理修复和提升项目面积占比40.98%,低影响开发项目面积占比8.66%。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面貌,避免大拆大建。设计团队结合原机耕路、塘埂路、田间小道规划设计绿道路网,避免了重新开路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保留了当地的农业文化,引导农民分类种植观赏性农作物,既解决了公园大面积景观系统管养问题,又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益。
未来展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泉州的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规划和建设阶段,更注重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以海丝生态公园为例,公园通过生态连绵带建设,区域内水系污染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约86公顷荒杂地得到绿化恢复与土壤治理,生物多样性极大丰富。
未来,泉州将继续推进生态连绵带建设,打造更多像海丝生态公园这样的生态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自然之美。同时,泉州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随着“一湾一环十廊”生态廊道的逐步建成,泉州将真正成为一座“山、水、林、田、江、海”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市民在城市中就能享受到自然之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