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童话成小学语文新宠:教学创新与挑战
经典名著童话成小学语文新宠:教学创新与挑战
近年来,经典名著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经典作品,不仅被广泛纳入小学语文教材,更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京东平台的儿童文学排行榜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作品常年位居前列,尤其受到三年级学生的欢迎。
这些童话故事为何如此受欢迎?一方面,它们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丑小鸭》教会孩子们坚持自我,《白雪公主》则揭示了善恶终有报的朴素道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名著童话的教育价值,教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北京大学教授商金林与清华大学附中语文教师李淑英在《初中国语课》的校注工作中,就创造性地增设了“延伸阅读”栏目。这一举措不仅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背后的深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也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例如,某小学实施的“诗立方”儿童诗教学项目,通过跨学科学习和五育融合的理念,成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另一些学校则采用“T阅读”课程体系,通过低段“读编”、中段“讲演”、高段“论辨”的循序渐进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阅读水平。
然而,要真正发挥名著童话的教育价值,还需要克服一些现实挑战。研究表明,中国的人均阅读量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与家庭对阅读的过度限制不无关系。许多家长出于各种考虑,对孩子的阅读活动设置了诸多限制,如不准在饭桌上读书、不准在床上阅读等。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语言学家史蒂芬·克拉生(Stephen D. Krashen)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强调,自主自由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关键。他指出,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而非负担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和家长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而不是强加给他们所谓的“经典”;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减少对阅读的功利性要求,如取消读后感等硬性规定。
名著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容忽视。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宽松的阅读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经典作品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