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升级!广州最新交通规划出炉
白云机场升级!广州最新交通规划出炉
近日,《广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3-2035年)》正式印发,提出到2035年,广州将高水平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中,白云国际机场将进行扩容提质,布局通用航空机场,发展低空飞行,构建韧性高效的多机场体系,打造逐梦低空的天空之城。
白云机场:世界级航空枢纽的升级之路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机场,白云国际机场的升级是本次规划的重点。根据规划,白云机场将进行大规模扩建,建成三个航站楼、五条跑道,大幅提升机场容量。具体目标为:
- 至2030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380万吨
- 终端2045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600万吨
为实现这一目标,白云机场将新建T3高铁站,构建“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络,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发展的典范。同时,规划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1条专用轨道”,并加快推进惠肇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
多机场体系: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
除了白云机场的升级,广州还将规划建设番禺、增城、南沙、从化、黄埔等5个通用机场,统筹推进直升机起降点布局。通过逐步完善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构建城市低空飞行服务网络,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能力。
港口升级:打造世界级枢纽港
在港口方面,广州将优化整合港口功能布局,构建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新港和新沙港区为重点,各内河港区为补充的港口体系。重点推进南沙港五期以及20万吨级集装箱出海航道等设施建设,拓展“无水港”口岸功能,推进港口腹地向内陆延伸,开拓欧美等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至2035年,广州港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3600万标准箱,航运枢纽竞争力位居全球前列。
构建湾区1小时交通圈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广州将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具体措施包括:
- 新建高铁、大通道、联络线及改扩建高速公路,建立国家互联网络
- 推进跨市城际铁路和快速路建设,强化湾区干线网络
- 实施边界跨市城市轨道、市政路桥等项目,织密同城支线网络
打造“行在广州”新名片
本次规划还提出构建绿色人本、全龄友好的交通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 坚定不移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明确以轨道交通发展为主体
- 建设步行友好城市,提升自行车和步行服务品质
- 引导电动自行车回归“非机动车”属性
- 引导市民合理使用小汽车
展望:从“枢纽城市”到“枢纽经济”
本次规划的实施,将为广州带来深远影响:
- 构建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提升国际连通水平
- 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 推动“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 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广州正以前瞻性的规划,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