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甘地:非暴力之父的一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甘地:非暴力之父的一生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7%BD%95%E9%81%94%E6%96%AF%C2%B7%E5%8D%A1%E6%8B%89%E5%A7%86%E6%98%8C%E5%BE%B7%C2%B7%E7%94%98%E5%9C%B0/2770225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他创立了“非暴力抵抗”的甘地主义,带领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被誉为“圣雄”。


7岁的甘地

留学英国

1869年10月2日,甘地生于英属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博尔本德尔土邦。他的家庭属于班尼亚种姓,父亲卡朗昌德·甘地曾担任多个土邦的首相。甘地在英国留学期间,广泛接触了各种思想,包括神智学、素食主义等,并阅读了大量关于不同宗教的著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道主义”观点。

合作与抵抗

1891年,甘地完成学业后返回印度,最初在拉杰果德从业。1893年,他前往南非处理一起债务纠纷,并在那里开始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里,甘地逐渐形成了“非暴力”的思想体系,并通过“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等基地,实践了他的非暴力理念。


早年的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开始领导印度的独立运动。他提出了“五抵运动”,包括抵制英国学校、法庭、立法机关、英国货和不接受英方委任的国家职务。在“食盐进军”中,甘地带领民众向丹迪海滩进军,抗议英国的食盐专卖法,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1909年的甘地

遇刺而亡

1942年,甘地发起了“英国退出印度运动”。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加尔各答主持祈祷会时,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身亡,享年79岁。他的遇刺震惊了整个印度和世界。


晚年的甘地

主要影响

甘地的思想体系以“真理”和“非暴力”为核心,他将道德伦理的说教提升到神的位置,认为非暴力是实现真理的唯一手段。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仅推动了印度的独立进程,还对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评价

甘地被誉为“圣雄”,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无数人,包括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20世纪时代百大人物”,甘地名列第三。


甘地

与中国

甘地很早就开始了解中国,对中国人民始终怀有强烈的好感。他曾多次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和对中国抗日斗争的支持。1942年,他在给蒋介石的信中表示:“很早以前,1905年到1913年间,当我在南非时,我就和住在约翰内斯堡的不大的中国侨民团体有经常的接触。他们开始是我的主顾,以后成了南非印度人开展消极抵抗斗争的同志。我逐渐了解他们……羡慕他们的俭朴、勤勉、智慧和团结。”


甘地和泰戈尔,1940年

后世纪念

甘地陵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郊朱木拿河畔,是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上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两个字。每年的10月2日被定为甘地纪念日,1月30日则是印度的甘地遇刺纪念日。2007年,联合国将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组图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雕塑形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