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排海,海洋生态告急!
福岛核污水排海,海洋生态告急!
2024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将启动新一轮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预计分7次排放约5.46万吨核污染水。这一决定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如氚、碳-14、碘-129等,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这些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将对海洋生物产生长期且不可逆转的影响,进而威胁到全球渔业资源和食品安全。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福岛核污染水的主要放射性成分包括氚、碳-14、碘-129等。其中,氚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氢同位素,尽管其放射性较低,但长期暴露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累积性影响。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能够在生物体内长期积累,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威胁。此外,碘-129的半衰期更是长达1570万年,其生物累积效应和环境持久性令人担忧。
放射性物质的生态影响
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以氚为例,它能够与水分子结合,被海洋生物吸收并进入食物链。碳-14和碘-129等放射性核素则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长期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级别的捕食者,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海洋生物受到辐射影响后,可能会出现生长异常、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这些影响会逐步扩散,从浮游生物到小型鱼类,再到大型捕食者,最终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此外,放射性物质还可能通过洋流扩散至整个太平洋,甚至影响到全球海域。
国际社会的反应
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韩国民主党指出,日本政府的决定“恶劣至极”,敦促其立即撤回排海决定。俄罗斯专家认为,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侵犯了整个亚太地区人民的人权。菲律宾专家李天荣称这一决定是“灾难性的”,强调“太平洋不只属于日本”。
国际原子能机构虽然认为排放符合安全标准,但也强调“一旦开始排放,许多技术议题将需要重新审查”。联合国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则对日本可能低估放射性元素的危害表示关切,呼吁日本履行国际义务,保护海洋环境。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需要持续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日本核污水排放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海洋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更关乎全球环境治理和国际合作。我们呼吁日本政府重新考虑这一决定,采取更安全的处理方案,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