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流感高发,社区卫生服务教你正确使用退烧药
冬季流感高发,社区卫生服务教你正确使用退烧药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进入高发季节,发热成为常见症状。在家中常备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时,需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例如,儿童应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孕妇慎用解热镇痛药,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此外,服药期间多饮水,帮助机体功能康复。了解这些注意事项,让你在应对发热症状时更加从容不迫。
退烧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退烧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体温,缓解因发烧引起的不适。其作用机制通常是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降低体温调定点,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常见的退烧药主要分为两类: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 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也是常见的退烧药成分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口服或外用(如栓剂)的方式使用。
不同人群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使用退烧药需要特别谨慎,应遵循以下原则:
- 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时,不建议自行使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
- 3个月以上儿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15毫克/公斤体重,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 6个月以上儿童可使用布洛芬,每次5-10毫克/公斤体重,作用持续6-8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日最大剂量为40毫克/公斤,且一天总剂量不超过2.4克。
- 不要给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
孕妇
孕妇使用退烧药需要特别谨慎,应遵循以下原则:
- 孕妇在发热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 对乙酰氨基酚是孕期较为安全的退烧药选择,但需遵医嘱使用。
- 孕妇应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使用退烧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 老年人使用退烧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 老年人使用退烧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
退烧药使用的常见误区
虽然退烧药在缓解发烧症状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错误的用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退烧药错误用法:
随意加大剂量
许多人在发烧时急于求成,认为加大退烧药的剂量可以更快地降低体温。然而,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随意加大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等。
专业提醒: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不要随意增加剂量。
多种退烧药同时使用
有些人为了更快地退烧,可能会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然而,这种做法同样存在风险。不同的退烧药成分可能相同或相似,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叠加,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专业提醒:在使用退烧药时,应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如需使用多种药物,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发烧就立即吃退烧药
发烧是身体在对抗感染时的一种自然反应,适度的体温升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并不是所有发烧都需要立即使用退烧药。如果发烧度数不高(如38.5℃以下),且没有其他严重症状,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多喝水、擦拭身体等。
中医典籍观点: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发烧就要立即用寒凉的退烧药。适度的体温升高有助于身体排毒和恢复。
专业提醒:在发烧初期,可以先观察体温变化,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
退烧药当作预防药用
有些人认为提前使用退烧药可以预防发烧,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退烧药只能用于缓解症状,不能预防疾病。提前使用退烧药不仅无法预防发烧,还可能掩盖病情,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
中医典籍观点: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药不对症,枉费心机”的记载。这提醒我们,药物应该对症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专业提醒:退烧药只能用于缓解症状,不能当作预防药用。如果担心发烧,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增强免疫力、避免受凉等。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为了确保退烧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以下是一些建议:
- 明确诊断:在使用退烧药之前,应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果发烧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腹泻等),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发烧的程度和病因,选择合适的退烧药。对于轻度发烧(38.5℃以下),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对于中度发烧(38.5℃-39℃),可以选择口服退烧药;对于高热(39℃以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强效退烧药。
-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在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来使用。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频率,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 观察病情变化:在使用退烧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用药情况。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退烧药时,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物理降温方法和家庭护理建议
除了使用退烧药,物理降温也是缓解发热症状的重要方法:
-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
- 适当穿着:穿轻便、透气的衣物,不要过度包裹。
- 多喝水:补充水分,防止脱水,促进排汗散热。
- 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有助于散热。
- 冷敷:可以用冷毛巾敷在额头或颈部,但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寒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