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提醒:如何陪孩子安全放鞭炮?
浙大儿院提醒:如何陪孩子安全放鞭炮?
随着新年的临近,许多孩子都期待着放鞭炮的乐趣。然而,这份欢乐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透露,每年寒假、过年期间,医院都会接诊10—20例鞭炮伤患儿,其中不乏严重伤害案例。
在长沙市中心医院,近年来春节期间因鞭炮炸伤就诊的病例屡见不鲜,儿童和青少年更是高危人群。一个典型案例令人揪心:小学二年级的小光在小区里放鞭炮时,一个炸飞的鞭炮屑崩到了他的右眼,导致球结膜裂伤、角膜挫伤、玻璃体混浊、视神经挫伤,虽然经过紧急手术保住了性命,但视力却受到了永久影响。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我们,儿童在燃放鞭炮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根据统计,在所有烟花爆竹伤害事故中,儿童占到15%-20%,而在小于15岁的受伤者中,92%是在没有成人监督的情况下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孩子们在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避免伤害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选择合适的鞭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产品,避免购买那些威力过大、质量无保障的鞭炮。
保持安全距离:燃放鞭炮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切勿靠近正在燃放的鞭炮。儿童在燃放鞭炮时应有成人陪同,并确保他们与鞭炮保持安全距离。
正确燃放:燃放鞭炮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说明正确燃放。不要将鞭炮拿在手中燃放,也不要将鞭炮对着人、建筑物、车辆等燃放。
不要随意捡拾:告诫孩子千万不要随意捡一时没响的爆竹,也不要将鞭炮扔进玻璃瓶、铁罐子、下水道等危险的地方。
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意外,要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轻轻覆盖在受伤的眼睛上,不要强行扒开眼睑或去除脱出眼外的组织,避免眼球受到进一步的刺激和感染。在简单处理后,应尽快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民法典》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孩子因燃放鞭炮造成他人伤害或财产损失,家长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商家也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花爆竹。如果商家不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向未成年孩子销售烟花爆竹则涉嫌违法。一旦发生事故,商家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既欢乐又安全的节日环境。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方能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