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茜草根: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茜草根:传统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herb/1135

茜草根,又称满江红、红龙须根等,是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它性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通经络等功效。在中医药中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茜草根的基本信息

  • 性味:寒,苦
  • 歸經:肝經
  • 寒熱指數:
    47
  • 組方排名:449
  • 英文名稱:Rubia cordifolia L. Radix Rubiae Cordifoliae Madder Root, Rubia Root
  • 別名:滿江紅,紅龍須根,娃娃拳,血見愁,地蘇木,土丹參,小孩拳,九龍根,小活血龍,紅茜根,紅棵子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拉拉秧子根,四方紅根子,活血丹,過山龍
  • 藥品來源: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 生長環境:山地的林邊,灌叢

茜草根的传统功效

1. 活血化瘀

茜草根的活血化瘀功效在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从古代医籍来看,其作用机理丰富多样。

《名医别录》最早记载茜草根“止血,内崩下血”,这看似与“活血化瘀”相悖,实则反映了其用药的精妙之处。茜草根并非单纯止血,而是针对瘀血导致的出血症状。瘀血停滞,经络不通,容易导致出血;而茜草根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从根本上解决出血问题。故此,其止血之效,实乃化瘀止血。

《日华子诸家本草》则更进一步阐述了茜草根的广泛应用:“止鼻洪,带下,产后血运,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痈,泄精,尿血,扑损瘀血。”这些症状大多与血瘀相关,如产后血瘀、月经不调、外伤瘀血等,都显示茜草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能有效改善因瘀血导致的各种病症。

《本草纲目》则更精准地指出茜草根的功效:“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通经脉”正是其活血化瘀机理的精髓所在。经络通畅,气血运行自如,则瘀血自然消散,各种因瘀血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才能得以缓解。其“活血行血”更直接点明了茜草根的主要功效。

综上所述,古代医籍对茜草根活血化瘀功效的记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其药理作用,也印证了其在治疗瘀血相关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茜草根的活血化瘀作用并非单纯的“破血”,而是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化瘀止痛,恢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 凉血止血

茜草根的“凉血止血”功效自古以来便为医家所重视。从历代本草典籍中,我们可以窥见其疗效的广泛性及机理的复杂性。

《名医别录》是最早记载茜草根药性的医籍之一,简洁地指出其“止血,内崩下血”的功效,说明茜草根能有效治疗因血热妄行导致的各类出血症状,例如子宫出血等。这一点奠定了茜草根止血药效的基本认知。

《日华子诸家本草》则更进一步拓展了茜草根的应用范围,记载其可“止鼻洪,带下,产后血运,乳结,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痈,泄精,尿血,扑损瘀血”。这些病症涵盖了女性月经不调、产后出血,以及男性泌尿系统出血等多种情况,显示茜草根的止血作用并非仅限于某一特定部位或病症,而是具有广谱的止血功效。其作用机理应与凉血、清热解毒相关,能有效控制因热毒引起的出血。

然而,《本草纲目》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茜草根的作用:“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这看似与止血功效相悖,实则说明茜草根的药性具有多面性。它能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疏通经脉、消除瘀血的目的。在某些瘀血阻滞导致的出血情况下,茜草根的活血化瘀作用反而能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达到止血的效果。因此,茜草根的“凉血止血”并非单纯的收敛止血,而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止血的目的,其药效的展现与病症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3. 通经络

茜草根的“通经络”功效,历代医家多有论述。观察古代本草典籍,可见其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并非单纯止血,而与活血通络息息相关。

《名医别录》中记载茜草根“止血,内崩下血”,看似仅止血之功,然“内崩下血”多因血瘀气滞,经络不通所致。茜草根能止此类出血,正说明其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出血问题。

《日华子诸家本草》则进一步扩展了茜草根的应用范围,提及其可治“月经不止”、“乳结”、“产后血运”等症。这些病症的发生,往往与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有关。月经不通,乳汁淤积,产后血瘀,都可藉由茜草根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而得到改善。书中更提到茜草根能治“肠风、痔瘘、排脓”,此类症状也与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有关。

《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茜草根“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通经脉”一语,直接点明了其药效的核心——疏通经络。而“治骨节风痛”更进一步说明,茜草根能治疗因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痹痛之症。这与现代医学中,以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关节疼痛的思路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茜草根的“通经络”功效,非单纯推论,而是基于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其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特性,使其在治疗与经络不通相关的各类病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止血到活血化瘀,皆体现了其通经络的功效。

茜草根的古代典籍记载

  • 《本草纲目》:根据中医古书《本草纲目》的记载,茜草根具有多种功效。它可以疏通人体的经脉,有助于改善因经络不通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此外,茜草根对于治疗骨节风痛也有显著效果,能减轻相关疼痛和不适。它还能活化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对血液运行不畅的情况有帮助。总结来说,《本草纲目》认为茜草根具有通经脉、治骨节风痛以及活血行血的功效。这些作用使得茜草根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某些疾病。

  • 《名医别录》:根据中医古书《名医别录》的记载,茜草根这种中药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内部出血,像是子宫出血的情况。这说明了茜草根在古代已被用作一种能有效控制出血,特别是妇女内出血的药材。《名医别录》提到:“茜草根能帮助止血,特别适用于内部出血,例如子宫出血的情况。”这表示茜草根在古代就被用作一种有效的止血药物,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内出血问题。

  • 《日华子本草》:根据中医古书《日华子本草》的记载,茜草根具有多种疗效。它能止住大量鼻出血,调理妇女带下症状,并帮助产后妇女缓解血运不畅的情况。此外,茜草根对乳汁淤积有改善效果,亦能调节过多的月经流量。茜草根还可用於治疗肠风(一种腹泻)和痔瘘,并有助於排出脓液,是治疗疮痈的好选择。对于泌尿系统方面,茜草根能应对精液泄漏及尿血问题。最後,對於跌打损伤所导致的瘀血,茜草根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总之,《日华子本草》认为茜草根是一种非常多功能的草药,可广泛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 《本草纲目》:根据中医古书《本草纲目》的记载,茜草根具有多种功效。它可以疏通人体的经脉,有助于改善因经络不通所导致的各种问题。此外,茜草根对于治疗骨节风痛也有显著效果,能减轻相关疼痛和不适。它还能活化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对血液运行不畅的情况有帮助。总结来说,《本草纲目》认为茜草根具有通经脉、治骨节风痛以及活血行血的功效。这些作用使得茜草根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特定疾病。

茜草根的现代功效

1. 抗发炎

茜草根具有抗发炎功效,其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种活性成分:

  • 茜草苷(Alizarin):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抑制环氧合酶(COX-2)的活性,进而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降低发炎反应。

  • 茜草素(Purpurin):抑制促发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发炎反应。

  • 茜草酸(Ruberythric acid):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的合成,减少发炎反应。

茜草根的抗发炎功效已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在体外研究中,茜草根提取物抑制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促发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并减轻了炎症引起的细胞损伤。在动物实验中,茜草根提取物减轻了小鼠和大鼠的关节炎、肠炎等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然而,茜草根的抗发炎功效在临床上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

茜草根的炮制

  • 茜草:拣净杂质,除去芦苗,洗净,润透后及时切片,晒干。

  • 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放凉。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茜草根注意事项重点:

    1.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1. 畏鼠姑,勿与鼠姑同用。
    1. 勿犯铁与铅,不可用铁器或铅器盛装或煎煮。
    1. 病人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1. 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1. 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1. 无瘀滞者忌投。

茜草根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 膀胱恶性肿瘤(膀胱癌)

  • 胃肠出血

  • 肾丝球肾炎

  • 血尿

  • 月经稀少

  • 皮肤颜色发黄

  • 牙龈出血

  • 吐血

  • 大便出血

  • 黄疸

  • 损伤

  • 赤白带

  • 白带

  • 腹痛

  • 月经不调

  • 疼痛

  • 产后腹痛

  • 乳腺炎

  • 痢疾

  • 肠炎

茜草根含有的化学成分

  • 紫茜素(Purpurin)

  • 茜素(Alizarin)

  • 假紫茜素(Pseudopurpurin)

  • 茜草色素(混合物)(Madder pigments (mixture))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