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重症医学科如何拯救生命?
新冠疫情期间,重症医学科如何拯救生命?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医疗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重症医学科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主战场,重症医学团队则扮演着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以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为例,该科室在2020年驰援武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在2021年以来本省新冠疫情防控及支援兰州肺科医院参与一线救治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据统计,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在疫情期间累计收治重症患者数百例,成功抢救率超过80%。
在重症医学团队中,医护人员们展现出了非凡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万娜护士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ICU的护士长,她不仅负责重度呼吸衰竭、肺移植术后等极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指导工作,还在新冠疫情期间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支援地坛医院,负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
“在重症病房,我们面对的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每一个细微的病情变化都可能决定生死。”万娜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我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顾不上吃饭喝水。但每当看到一个患者从昏迷中苏醒,从呼吸机上撤下来,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变得值得。”
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斌教授介绍:“在疫情期间,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几乎全员无休,24小时轮班值守。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我们还特别成立了ECMO救治团队,专门负责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康焰教授,这位在疫情期间多次奔赴一线的重症医学专家,对重症医学在疫情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类似公共事件中,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是衡量整体救治水平的核心指标。”康焰教授指出,“重症医学科不仅展示了其专业的医疗技术,还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和奉献精神。他们的努力使得许多原本可能无法熬过去的病人得以康复,彰显了重症医学的价值和发展潜力。”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重症医学科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救治能力。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在疫情期间率先在省内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我们还特别注重科研与临床的结合,通过科学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李斌教授介绍道,“科室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涉及脓毒症、ARDS、重症胰腺炎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救治水平,也为全国的重症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回顾疫情期间的战斗历程,重症医学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他们不仅用高超的医术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更用无私的奉献精神温暖了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心。正如一位患者家属所说:“在最黑暗的时刻,是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
展望未来,重症医学科将继续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重症医学科必将在更多医疗挑战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