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海晏村:古渔村的新生活
昆明海晏村:古渔村的新生活
昆明市滇池东岸的海晏村,近日成功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渔村,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在新时代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滇池畔的网红打卡地。
历史文化的积淀
海晏村得名于古语“河清海晏”,寓意太平盛世。村落依山傍水,东面群山环绕,西面滇池开阔,南靠梅家山,北与主城区隔海相望,完美体现了中国古村落“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智慧。
村内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见证了海晏村的沧桑岁月。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七十二道门”,这座占地约2400平方米的建筑因院内共有72道门而得名,是海晏村的重要地标。石龙寺作为清代建筑,不仅是当地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这些标志性建筑,海晏村还保留着大量清代以来的云南民居风格建筑。土坯房、“一颗印”式四合院等传统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贯穿全村,连接码头渡口,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从渔村到旅游胜地的蝶变
近年来,随着滇池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海晏村人居环境提升,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村民们过去以打鱼为生,现在则投身于乡村旅游建设,民宿、美食、咖啡、艺术创作空间等新型业态相继落地,赋予了闲置老屋新的价值。
据统计,海晏村现有餐饮小吃、民宿等经营户100余户,98户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每年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2021年以来,海晏社区总计投资约274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为150万元,多家商户已入驻。
36岁的李甜甜曾是云南省某医院的护士,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她选择返乡创业,在村里开了一家餐饮店——甜咪西小馆。她告诉记者,游客最多时,餐饮店一晚的营业额能达到1万元,十多个家人在店里帮忙,“我过上了理想的乡村生活”。
与此同时,海晏村还积极打造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通过整合辖区国有企业及海晏社区集体资产资源,以现代管理为基础,加快推进海晏村改造提升工作,做大做强社区集体经济。
独特的旅游魅力
海晏村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每到傍晚,滇池畔的落日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来自北京的李先生专门为此而来,他举起相机,记录下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村内的民宿也各具特色。有的民宿主打湖景房,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滇池美景;有的则以禅意庭院为特色,让游客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云南的慢生活。此外,村内还保留着传统的土窑面包店、小吃店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海晏村的市井生活。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海晏村还开设了“引摊入市”小吃摊,与“农业观光旅游+古渔文化保护开发”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积极“以文带旅”“以旅促商”“以商成文”,着力构建“落日古渔,筑梦海晏”特色党建品牌,打造了“七彩落霞观光村”与“落日集市”。
未来展望
海晏村的成功转型,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海晏村将继续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渔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