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民族班: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甘南藏区民族班: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这里生活着藏、汉、回、蒙等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多数。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教育公平,甘南藏区开设了民族班,为藏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族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来保障学生的发展。
教育现状:双语教学与资源短缺
甘南藏区的教育体系以双语教学为主,即藏语和汉语并重。这种教学模式既尊重了藏族文化的传承,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现代知识的平台。然而,双语教学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根据相关研究,甘南藏区的双语教学经历了从寺院教育到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师资短缺、教材质量不高等问题。
以舟曲县为例,该县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山大沟深、教育资源稀缺。舟曲一中是全县唯一的高中,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生源外流问题。2024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仅为320分,且大部分学生来自留守家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和教师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资源的限制仍然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面对教育现状的挑战,甘南藏区逐步构建起由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民族班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
学校层面:教师的关爱与心理辅导
在甘南藏区的学校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以舟曲一中教师王莹为例,她不仅在课堂上教导学生,更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王莹所在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留守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缺乏亲情的陪伴。作为班主任,王莹经常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生活用品,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王姐”。对于班上的孤儿和单亲孩子,她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及时发现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政府层面: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政府在改善甘南藏区教育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人大代表等渠道,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争取更多资源。王莹老师就曾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增强县域内基础教育阶段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的师资配置,加大学校功能性基础性场馆建设投资,以及规范跨区域“掐尖”招生等。这些建议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并移交省教育厅积极解决答复。
社会层面:多方力量的参与
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甘南藏区的教育事业。例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积极响应甘肃省教育厅的政策,面向全省招收少数民族班学生。2024年,该校录取了来自天祝藏族自治县的2名学生,并严格执行“已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当地录取,当地不再注册学籍”的规定,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具体案例:西北师大附中的实践
西北师大附中少数民族班的招生案例生动展现了社会支持系统的实际运作。该校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学生自愿报考的基础上,依据报考学生在当地公布的中考成绩进行录取。这一做法既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性,又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西北师大附中不仅为甘南藏区的学生开辟了新的求学之路,也为民族班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展望
尽管甘南藏区民族班的社会支持系统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双语教学中找到藏语和汉语的平衡点,如何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民族教育等。未来,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继续携手,共同为民族班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甘南藏区民族班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藏族学生将在多元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