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自来水中的余氯真相!
揭秘自来水中的余氯真相!
近期,泉州多位市民受邀参加某品牌净水器新品体验会,销售人员通过做“实验”来说明自来水中存在的余氯对人体有害,以此引导市民购买净水器。然而,专家表示我市自来水余氯含量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余氯的存在仅是口感上的差异,在烧开后其含量更是明显降低,市民可以放心饮用。疾控部门也会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并发布结果,以确保自来水的安全。
什么是余氯?为什么要在自来水中添加余氯?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后,在一定时间内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这是氯投入水中后,与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发生作用后剩余下来的氯量。余氯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也称结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主要包括次氯酸(HOCl)、次氯酸根离子(OCl-)和氯气(Cl2),它们具有较快的杀菌速度和较强的杀菌力,但相对不稳定,容易在水中分解或挥发。化合性余氯则是指氯与水中氨的化合物,如NH2Cl、NHCl2及NHCl3,其中NHCl2较为稳定,杀菌效果良好。
加氯消毒是保证自来水安全的重要基石,是自来水供应历史上保证水质安全的一次技术性革命。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自来水出厂水余氯在0.3-4毫克/升之间,管线末梢余氯不得小于0.05毫克/升,才能保证持续杀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自来水略带氯味属于正常现象,完全不影响健康。余氯含量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自来水就是安全的,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泉州市自来水余氯含量是否达标?
为做好2024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根据《泉州市卫健委关于印发泉州市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2024年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泉卫疾控函〔2024〕163号)文件要求,2024年第三季度,泉州台商投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6个日常市政供水监测点及2个集中式供水监测点的监测工作。采样及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执行,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评价。2024年第三季度采集饮用水样本24份,检测参数264项次,合格264项次,综合合格率100.00%,现将结果公示如下:
一、市政供水水样检测结果
泉州台商投资区自来水公司(泉南自来水厂):采集市政末梢水样本12份,检测参数132项次,合格132项次;市政农村管网延伸末梢水6份,检测参数66项次,合格66项次,综合合格率100.00%。
二、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
泉州台商投资区亿源供水有限公司(洛阳自来水厂):采集末梢水样本6份,检测参数66项次,合格66项次,综合合格率100.00%。
余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余氯在水处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它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其次,余氯还能抑制微生物在管道中的再生长,防止生物膜的形成,从而维持管网水质的稳定。此外,当污染物进入管网系统时,余氯的消耗情况可作为水质受污染的信号,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水质问题。
尽管余氯在保障水质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过高的余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余氯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能对水生植物和鱼类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氯消毒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消毒副产物,如三卤甲烷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此外,长期饮用含有余氯的水,可能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引发皮肤瘙痒、过敏、咳嗽、气喘、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如何正确饮用自来水?
- 静置挥发:将自来水接入容器中,静置数小时,让余氯自然挥发。这种方法适用于浇花、养鱼等非饮用用途。
- 加热煮沸:将水烧开并再沸腾1-2分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余氯和大部分消毒副产物。
- 使用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去除水中的余氯和其他杂质。
- 安装净水器:选择带有除氯功能的净水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余氯,提升饮用水品质。
- 注意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饮食健康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余氯作为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消毒剂,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通过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安全、健康的饮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