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机械厂搬迁:如何留住城市记忆?
洪都机械厂搬迁:如何留住城市记忆?
2023年,南昌市青云谱区的老洪都工业区启动整体搬迁,这个承载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记忆的厂区,即将完成其历史使命。然而,如何在搬迁中保护好那些见证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工业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洪都机械厂:一座见证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丰碑
洪都机械厂,全称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教练机,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先河。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洪都机械厂不仅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还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厂区的生产功能逐渐外迁。根据最新规划,洪都集团的整体搬迁工作接近尾声,未来该区域将打造成为“洪都新城”。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搬迁,更是一次对城市记忆的重新梳理和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留住城市记忆的必要之举
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和精神。对于南昌这座城市而言,洪都机械厂不仅是工业遗址,更是一座精神地标。它见证了新中国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几代航空人的奋斗记忆。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还能促进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明确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这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南昌实践: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南昌市在洪都工业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将洪都老厂区部分区域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
打造航空文化产业园:利用老厂房改造为航空主题的文创园区,引入航空科普、文化展览、创意办公等功能。
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工业遗产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此外,南昌市还计划依托航空历史文化遗产,引入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南昌历史文化新地标。通过这些措施,让洪都不仅是一个工业遗址,更成为一个展示中国航空文化的窗口。
结语:留住记忆,面向未来
洪都机械厂的搬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搬迁中保护好工业遗产,留住城市记忆,同样重要。这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给未来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期待,未来的洪都新城,既能展现现代都市的繁华,又能诉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