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锦绣讲述唐代丝绸之路翻译故事:以史诃耽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锦绣讲述唐代丝绸之路翻译故事:以史诃耽为例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59714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2A09G6Q00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AE%A2%E5%AE%B6%E4%BA%BA
4.
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913/8121.html
5.
https://www.gddaguanmuseum.com/nd.jsp?fromColId=2&id=467
6.
http://www.silk-e.org.cn/hyzx_silk/202412/t20241220_4367230.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86%E6%95%9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90%8C%E6%80%A7%E6%88%80%E5%8F%B2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锦绣,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上,通过题为“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翻译”的学术讲座,讲述了唐代翻译群体的故事。她详细讲解了唐代翻书译语直官的历史、分类、待遇与选拔,并以史诃耽为例,展示了这些语言桥梁如何沟通中外,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01

唐代的翻译制度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与世界各国的交流频繁。为了应对这种国际交往的需求,唐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翻译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机构就是鸿胪寺和中书省。

鸿胪寺是唐朝的外交部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臣。据《唐六典》记载,唐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联系,每年都有大量使臣往来于长安。鸿胪寺设有专职翻译人员,负责处理各种外事活动中的语言交流问题。

中书省则负责国家政令的制定和发布,由于需要处理大量外文文书,因此也设有专门的翻译机构。其中最重要的职位就是“翻书译语”,这是唐朝专门为处理外文文书而设立的官职,负责将各种外文文书翻译成汉语,或将汉语文书翻译成外文。

02

史诃耽:一位杰出的粟特翻译家

在众多的翻译家中,史诃耽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他出身于粟特贵族家庭,是“史国王之苗裔”。粟特人是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善于经商和文化交流,在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史诃耽长期在长安做官,担任“直中书省,翻译朝会”的高级译语人长达40余年。这个职位要求译者不仅要有高超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对唐朝的朝会制度和礼仪有深入的了解。史诃耽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工作40年,充分说明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忠诚度。

史诃耽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唐代翻译工作的特点。他不仅是一位语言专家,更是一位文化使者。通过他的翻译工作,唐朝的政令能够准确传达给各国使臣,外国的文书也能被唐朝官员正确理解。这种跨文化的沟通,对于维护唐朝的国际关系、促进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3

翻译对丝绸之路的贡献

唐代的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翻译,唐朝不仅能够了解外部世界,也能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明。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史诃耽等翻译家的工作,为唐朝的国际交往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不仅帮助唐朝处理了大量的外事活动,还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正是唐朝能够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重要原因。

李锦绣研究员通过讲述唐代翻译群体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这种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依然至关重要。唐代翻译家们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镜像,让我们看到,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才能共同繁荣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