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助力成都航空产业腾飞
军民融合助力成都航空产业腾飞
2025年3月28日至30日,中国(成都)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将在成都盛大举办。此次展会规模空前,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预计将吸引超过20000名专业观众和500家参展企业。展会精心规划了航空工艺设备、航空新材料与加工技术、仪器与检测技术以及航空电子与信息技术四大展区,将全方位展示智能机器人、数字化生产线、增材制造等尖端技术与应用。
这场盛会的举办,正是成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近年来,成都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资源共享。在政策的引领下,成都的航空产业蓬勃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成都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成都市政府鼓励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奖励,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成都还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如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新都区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基地等,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方面,成都军民融合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例如,湘计海盾多次承担国家重大航空航天工程中的仪表显示器等信息设备的研制任务,其产品被应用于“神舟七号”、“天宫二号”等重大任务。天仪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研制卫星的民营企业,已成功发射多颗微小卫星,为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提供服务。
军民融合不仅推动了成都航空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提升。据统计,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去年总产值约51亿元,军用产值约20亿元。在军民融合的推动下,成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成都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成都成功实现了军民资源的深度整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成都将继续深化军民融合战略,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