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元谋土林:170万年古人类遗迹与地质奇观
探秘元谋土林:170万年古人类遗迹与地质奇观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有一片被誉为“世界土林奇观之首”的地质奇观——元谋土林。这里不仅有壮观的土林地貌,还保存着170万年前古人类的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独特的地质奇观
元谋土林总面积达42.9平方千米,土柱高大密集、错落有致,形状各异、风姿楚楚,蔚为壮观。它集自然与人文精华于一体,它的精彩不仅体现在视觉的冲击,更集中体现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
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水土流失的艺术结晶,被人们誉为“疯神捏造的世界,童话里的龙宫和仙山”。它虽然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但并非所有的水土流失都能形成土林,需要在特殊的地质结构、土壤成分、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和地形植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条件下方能形成。因此,土林这种地貌形态就显得十分稀有、珍贵。
地质学家们通过考察发现,在元谋盆地发育土林的层位是一套巨厚层半胶结的河湖相沉积地层,岩性为砾石层、沙层夹薄层黏土和亚黏土,岩层较厚,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铁质泥质胶结,胶结较紧密,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抗压强能力。正是这种沉积层,为土林的形成提供主要内在因素。
此外,由于元谋盆地新构造运动频繁,使半胶结的地层发育节理和小断层受到剥蚀作用,从而形成了新华浪巴铺、物茂虎跳滩、班果等多处土林。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干燥的气候条件也支持土林的发育。
元谋土林历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发育典型,类型齐全,千姿百态,色彩丰富,从幼年期的细沟土芽型,发育到中青年期的圆盆土柱型、宽沟城堡型,直至成熟到老年期的坡地残柱型均有保存,构成了一部完整的、系统的土林家族发展史。
土林的自然造型可分为锥柱状、城堡状、峰丛状、城垣状、慢状、雪峰状六种。从观赏角度看,可称之为小尺度造型地貌。其自然造型或拟人,或拟物,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精致细腻,极具神韵。造型类别可分为建筑类、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和拟物类,这是土林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和重点观赏内容。
土林按色彩又可分为红土林、黄土林、白土林、彩色土林四种,它集中展示了原始粗犷的土柱、沙沟、荒山、幽谷等天然景观,集自然景观的造型美、色彩美、苍凉美、形式美、情调美、构图美、移情美等精华于一体,具有雄、奇、秀、静等特征,从而构成了一个蛮荒的远古世界。
土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和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韵味,是“全天候”风景观赏区。阳光下土林造型硬朗、醒目、俊俏挺拔,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土林光影流动,层次丰富,犹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精美绝伦的油画;月光下,土林若隐若现,似梦境似仙境;雨雾中,土林景观千姿百态,似显似露,若明若暗,如柔纱缠绕的少女,朦胧含蓄,美不胜收,令人难以言表。
古人类遗迹
元谋土林不仅是一处地质奇观,更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在土林风景区内出土了大量动植物化石,周边还有众多跟土林有着紧密联系的史前文化遗迹,如西边3千米的雷老古猿遗址,南边3千米的金锁湾新石器遗址,北边5千米外的竹棚村豹子洞箐遗址,直至30千米外的元谋猿人遗址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这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科学与文化价值
元谋土林的科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地质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考古学家研究古人类演化与起源的关键地区之一。土林的稀有性和独特性使其成为珍贵的自然遗产,对解答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人类的远古先民及其生产、生活、劳动等自然之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元谋土林也是众多艺术家、摄影师的创作基地。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作灵感,成为电影电视摄制组最佳的外景拍摄基地。这种罕见的变幻美、朦胧美充满了神秘感,激发了当今游客的好奇心,使元谋土林成了“回头客”最多的知名景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元谋土林地质奇观虽然是水土流失的产物、水土流失的艺术结晶,但在世界上,并非所有的水土流失都能形成土林。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尤其是全球独树一帜的自然旅游资源,其前景甚好。对这种为数不多的地貌形态,科学合理地利用好、保护好这一珍稀的自然遗产就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