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鸭制作秘籍大揭秘!
北京烤鸭制作秘籍大揭秘!
北京烤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的《食珍录》中已有“炙鸭”的记载。这种烤鸭的雏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逐渐在北宋时期成为汴京酒楼、市肆中的名肴,被称为炙鸭或烧鸭。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杭州的菜单上出现了“假炙鸭”和“炙鸭”,其中“炙鸭”即为烤全鸭,可见当时烤鸭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宫廷御厨们开始采用南京特有的肥厚多肉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们使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外酥里嫩、肥而不腻,这种独特的烹饪技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并被宫廷命名为“南京烤鸭”。公元15世纪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烤鸭技术随之北上,并在北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北京烤鸭由此诞生,并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风味佳肴。
在北京,烤鸭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早期的烤鸭店如便宜坊、全聚德等,通过不同的烤制方法,使烤鸭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挂炉烤和焖炉烤是最为普遍的两种技法。挂炉烤以质地坚硬的果木为燃料,明火烤制,使烤鸭具有特殊的果木清香;而焖炉烤则关上炉门用暗火烤制,使鸭肉更加鲜嫩多汁。这两种技法各有千秋,共同成就了北京烤鸭的独特风味。
选材:北京填鸭是关键
北京烤鸭的原料选用十分讲究,主要采用北京填鸭。这种鸭子经过特殊的填喂方法育肥,体躯肥壮、皮薄脯大,非常适合烤制。烤制前还需经过宰杀、退毛、取内脏、灌水、吹鼓、涂料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烤熟后的鸭子色呈枣红,油润发亮,皮脆肉嫩。切片时技术要求极高,每只鸭要出120片左右,且须片片带皮带肉,肥瘦相间。
前期处理:烫坯、挂糖色缺一不可
在烤制之前,烤鸭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前期处理。首先是在鸭子的脖子处开口,使用打气筒向鸭子皮下打气,使鸭子的皮肉分离,这样可以让鸭子在烤制过程中受热均匀,皮更加酥脆。然后将处理好的鸭子放入加了麦芽糖的热水中烫一下,水温大概在70 - 80摄氏度。烫皮的目的是使鸭皮紧绷,挂糖色则可以让鸭皮在烤制后颜色红亮。烫好后将鸭子挂起晾干,一般需要晾6 - 8小时,直到鸭皮完全干燥。
烤制:果木炭火是灵魂
挂炉烤鸭是北京烤鸭中最传统的制作方法。将腌制好的鸭子挂在挂炉中,用果木炭火烤制。炉温一般控制在230 - 250摄氏度。烤制过程中,要不断地转动鸭子,让鸭子的各个部位都能均匀受热。烤制时间大约在40 - 50分钟。在烤制后期,要适当提高炉温,使鸭皮更加酥脆。
片鸭:刀工决定口感
将烤好的鸭子取出,放在干净的案板上。片鸭是很讲究技巧的,一般先片鸭胸,将鸭胸肉片成薄片,然后再片鸭腿、鸭翅等部位。片好的鸭肉薄而不碎,形状美观,通常会搭配葱丝、黄瓜丝、甜面酱和薄饼一起食用。
食用: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北京烤鸭的吃法也很有讲究。用筷子夹起片好的鸭肉片,蘸上少许甜面酱,配上葱丝或黄瓜条,可卷在荷叶饼中食之;也可将鸭肉蘸上甜面酱,同葱丝一起夹在空心芝麻烧饼中食用,酥香鲜嫩。目前,全聚德烤鸭有片片儿、片条儿和皮肉分吃三种片法,配荷叶饼或空心芝麻烧饼,佐以大葱、甜面酱、蒜泥、白糖食用。其中片条儿的片法据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改进的。
北京烤鸭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食物本身,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外的美食桥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北京烤鸭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美食界的地位,继续在世界美食舞台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