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海南香蕉产业:从良种选育到高产高效
科技赋能海南香蕉产业:从良种选育到高产高效
近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品种选育到栽培管理,从病害防控到产业融合,海南香蕉产业正在向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
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在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品种选育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经过17年的持续努力,成功选育出“宝岛蕉”这一突破性品种。该品种不仅品质更优、产量更高,而且生育期更短、适应性更强,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香芽蕉(AAA)品种。
“宝岛蕉”的成功选育,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海南香蕉产业的枯萎病问题,更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品种已在我国热区和东盟国家累计推广130多万亩,成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栽培技术创新:打造高产高效新模式
为实现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热科院创新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该体系以蕉园病原菌快速检测为指导,以土壤调理为基础,以抗病品种应用为核心,以有益微生物添加为补充,以少耕免耕栽培为配套,全面提升了香蕉种植的科技含量。
在海南儋州的示范蕉园,实施该技术体系后,每株香蕉树产量从48斤提升至55斤,亩产达到8000斤。按照近期香蕉收购价2元/斤计算,亩产经济效益可达1.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科学管理:精细化种植提升品质
香蕉种植的高产高效,离不开科学的种植管理。从土壤准备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管理和严格的技术标准。
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确保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间,且不能过于紧实。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养分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同时,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去除病叶、老叶,保持植株健康生长。
在果实发育期,还需要进行花心和花的去除,以及果实套袋等操作。这些措施不仅能保护果实免受害虫侵害,还能促进果穗的均衡发育,提升果实品质。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海南自贸港建设为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和《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的出台,为种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31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去年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50%。同时,海南还建立了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受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初审时间压缩至3个月,受理审查效率提升50%以上。
产业融合:创新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上。例如,海南省三合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儋州市租用280亩橡胶林进行胶蕉间作,第一年亩均纯收入就达到3000元,第二年后可提升至5000-6000元。
此外,海南还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如在橡胶林下养殖儋州鸡、种植食药用菌等,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据统计,目前橡胶农林复合模式共有15种,分布在海南省的17个市县和云南省的10个市县,总种植面积达119.28万亩,年总产值达61亿元。
展望未来:科技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海南香蕉产业正朝着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未来,随着更多新品种的选育和新技术的应用,海南香蕉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从曾经的90多万亩锐减至20万亩,再到如今的50多万亩,海南香蕉产业的复兴之路,正是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香蕉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