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读:远离中风,从控制血压开始
高血压患者必读:远离中风,从控制血压开始
每10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28秒就有1人因中风离世。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高血压这个"沉默的杀手"在作祟。作为中风的头号危险因素,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控制率低,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高血压:中风的"罪魁祸首"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高血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研究显示,高血压与50%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和70%的出血性脑卒中有关。
高血压对脑血管的损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形成脑白质高信号,这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主要诱因。同时,高血压还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减少一氧化氮的释放,进一步削弱血管的保护功能。
高血压引发中风的三大机制
血管僵硬度增加:高血压会让血管失去弹性,变得脆弱,容易受损形成血栓,甚至直接破裂导致脑出血。
血压波动: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波动较小患者的两倍以上。这种不稳定的血压状态会让脑血管在短时间内经历巨大的压力变化,容易导致血管破裂或阻塞。
脑小血管病: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形成脑白质高信号,这是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预防中风,从控制血压开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明确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危险分级:
警戒线: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但真正的警戒线应该是120/80mmHg。超过这个数值但未达到140/90mmHg的被称为"高血压前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已显著升高。
危险线:分为三个危险级别:
- 一级(轻度):140
159/9099mmHg - 二级(中度):160
179/100109mmHg - 三级(重度):≥180/≥110mmHg
- 一级(轻度):140
生死线:血压值达到或超过250/140mmHg,可能直接触发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急症,造成猝死。
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这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双管齐下:
药物治疗: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可先改善生活方式4周~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
-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 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
快速识别中风,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中风的救治强调"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 Face drooping(脸部下垂)
- Arm weakness(手臂无力)
- Speech difficulties(说话困难)
- Time to call 995(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据统计,每五起中风案例中,就有四起能从生活方式着手预防。预防方法之一是保持活跃,每周做至少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同时,定期体检可排查出导致中风的潜藏问题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服药能有效管控风险。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血压管理,远离中风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