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爱好者需警惕:跑步不当或引发心梗
马拉松爱好者需警惕:跑步不当或引发心梗
2025年1月,一位45岁的马拉松爱好者在训练时突发心梗,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广泛关注。虽然跑步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但如果存在未被发现的心血管问题,突然增加的运动强度可能会引发心梗。专家提醒,跑步虽好,但要科学进行,定期体检、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注意身体信号,才能真正保护心血管健康。
运动强度与心血管负担
2023年11月《欧洲心脏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天24小时中,不同运动模式和心脏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具体排序依次为:
1.中等强度的运动(跑步、快走、爬楼梯)
2.轻度运动
3.站立
4.睡眠
而久坐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每天用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替代久坐,就能对心脏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我们该如何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运动中的实测心率监测体育运动强度。
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
体育健身活动时:
- 心率在85%或以上最大心率,相当于大强度运动;
- 心率控制在60%~85%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中等强度运动;
- 心率控制在50%~60%最大心率范围,相当于小强度运动。
一般来说:
- 低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次/分,如散步等。
- 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网球双打等。
- 高强度运动:运动心率超过140次/分,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健身操和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
另外,还可以用“最简单的判断法”:
- 如果运动时你微微喘气,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为中等;
- 如果运动时你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喘气,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较大。
马拉松训练的风险
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对心脏的负担远超过中等强度运动。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如果没有专业指导,贸然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护理院心肺康复科主任孟海燕教授指出,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这一心肺功能康复的“金标准”来评估患者体适能,再配合体外反搏等治疗方式,所有执行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患者均能获益。
科学跑步建议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根据个人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建议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正确的跑步姿势:
- 头部:保持直视前方,避免低头或仰头。
- 肩部:放松肩膀,避免耸肩,双肩自然摆动。
- 手臂:肘部弯曲约90°,双手轻轻握拳,前后摆臂。
- 躯干:挺胸收腹,身体微微前倾,维持稳定重心。
- 腿部与脚步:膝盖微弯,落地时脚掌中部先着地,小腿垂直地面以减少冲击。
做好热身与拉伸: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慢跑或动态拉伸,提高肌肉温度,预防受伤。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恢复。
选择合适的路线:选择风景优美且安全的路线,例如公园或专用跑道。
关注身体信号: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做心电图检查心脏,如有必要可做双源CT或心脏冠脉造影。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推荐适量坚果、奶类;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 睡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睡眠不足。
- 戒烟酒:远离烟草,限制酒精摄入。
- 规律排便: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通过掌握正确的跑步方法和注意事项,你可以更高效、安全地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