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畜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2023年,我国畜牧业仅养殖环节就贡献了约3.9万亿元产值,占农业产值的25%。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畜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政策引领:畜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支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聂磊的话道出了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畜禽产品消费需求。
畜牧业不仅是优质安全肉蛋奶稳定供应的重要来源,更承担着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据测算,2023年我国人均消费肉类72.9公斤、禽蛋25.2公斤、奶类42.5公斤,比2020年分别增长20.4%、2.7%、11.3%。这些数据背后,是畜牧业为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作出的重要贡献。
经济效益:畜牧业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条长,上下游涵盖饲草料种植加工、畜禽繁育养殖、畜牧业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多个环节。据统计,若将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兽药生产等包括进去,畜牧业产值约8万亿元,显示出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在广大牧区,60%以上的牧民收入依靠畜牧业;在农区,粗略估计畜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经营收入的1/3左右。以生猪这一规模较大、资本化运作程度较高的行业为例,全国排名前30的企业中,23家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代养户)”的模式,其生猪出栏量中50%以上是代养户养殖,占比最高的代养户提供生猪出栏量达90%左右。这种模式不仅稳定了农户收入,也推动了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
科技创新:为畜牧业插上科技翅膀
科技创新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智能巡航系统可对猪舍内环境和猪只数量、体态、健康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有效反映当前猪只的生活和健康状况。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改善了动物福利。
在青海省黄南州,天津援青团队实施的“一只欧拉羊带你去旅行”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通过数字化平台开发运营,打造地区产业发展IP,拓宽有机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2023年底,通过“832”平台、电商平台、定向采购等多种销售渠道,当地8家带贫企业实现农畜产品销售总额4977万元。
未来展望: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深化。畜牧业将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科技创新将持续发力。生物育种、数字技术等将在畜牧业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绿色发展将成为主流。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模式将得到推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总之,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更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畜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