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教你发动机制动,安全又省油!
老司机教你发动机制动,安全又省油!
在驾驶过程中,正确使用发动机制动不仅能提高行车安全性,还能延长刹车系统寿命,节省燃油。那么,什么是发动机制动?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什么是发动机制动?
发动机制动是指通过发动机的内部阻力来减缓车辆速度的一种制动方式。当驾驶员松开油门并保持变速箱挂档状态时,发动机进入"怠速"模式。此时,车轮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发动机运转,如果转速超过一定阈值(如3500rpm),发动机会主动输出动力以维持这一转速。由于低档位齿轮比的特点,这种输出实际上会形成与车辆惯性相反的作用力,从而降低车速。
工作原理
发动机制动的核心在于利用发动机内部的压缩阻力、内摩擦力以及进排气阻力来对驱动轮产生制动效果。具体来说,在发动机的压缩冲程中,当活塞运动到上极点附近时,排气门会瞬间打开,将高压气体释放出去。随后,排气门关闭,导致气缸内仅剩下极少量的气体。当活塞从上极点向下运行时,进入膨胀阶段,气缸内部形成负压状态。这时,气体会对活塞的下行产生阻力,进而产生一个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反的转矩,实现制动效果。
根据功能不同,发动机制动系统主要分为两种:
排气制动:通过制动阀在排气管中的作用,阻塞排气气流,增加发动机内部的背压,从而降低发动机的转速,实现车辆缓速。
发动机泄气制动:通过保持发动机排气门中的一个或两个微小的恒定开度,在所有发动机冲程中保持打开的制动排气门,阻碍活塞运动,从而实现制动。
实际应用场景
发动机制动在多种驾驶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长下坡控制车速
在长下坡路段,持续使用刹车容易导致刹车片过热,增加刹车失灵的风险。通过减挡并利用发动机制动,可以有效减少刹车的使用频率,降低刹车系统负担。
特殊路面行驶
在积雪、泥泞或湿滑路面上,传统的刹车制动容易导致车轮抱死,增加侧滑风险。而发动机制动能提供更稳定的减速效果,有助于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平顺驾驶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提前预判路况,合理运用发动机制动可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例如,在接近路口、弯道或复杂路段时,通过松开油门踏板利用发动机制动进行减速,可以避免频繁使用刹车,使车辆减速过程更加平顺。
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虽然发动机制动是一项实用的驾驶技能,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选择档位:在下坡时,应根据坡度和车速选择合适的低档位,避免档位过高导致发动机制动效果不足,或档位过低导致发动机转速过高。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发动机制动能有效控制车速,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造成额外负担。在长下坡路段,应适时配合使用刹车系统,确保行车安全。
掌握换挡时机:新手司机需要通过实践掌握最佳的换挡时机,避免因换挡不及时导致车速失控。
结合传统刹车:在紧急情况下,发动机制动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制动力。此时,应立即使用传统刹车系统进行紧急制动。
总结
发动机制动是一项重要的驾驶技能,通过合理利用发动机的内部阻力来控制车速,不仅能提高行车安全性,还能延长刹车系统寿命,节省燃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动机制动并非万能,驾驶员应根据实际路况和车辆状态,灵活运用发动机制动与传统刹车系统,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