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习俗:古人的春天仪式感
立春习俗:古人的春天仪式感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在春天里的仪式感。
立春的主要习俗
迎春:天子亲率百官郊迎
立春的迎春仪式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据记载,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句芒神居东方)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这种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气的重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虔诚态度。
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表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仪式。清代立春仪式已成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清嘉录》中写道,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打春:鞭春牛催促春耕
立春是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古代民俗中流传着“鞭打春牛”的传统。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唱春歌,盛行于唐、宋两代。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牛民俗得到流传,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春耕牛耕地时,一般是一头耕牛或者两头耕牛来拉犁耕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牛抬杠”。鞭春牛是立春的活动之一,更是春耕伊始的标志,最初的鞭春牛用的是真牛,后来改为土牛,到了清末时期又改用纸牛,用竹为骨架,外面糊上纸。在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还可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
咬春:食春饼萝卜迎春
民间有在立春时节吃春饼“咬春”的习俗,以求一年平安。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赏春:游园赏花迎春
立春时节,天气转暖,枯柳生烟,柳眼渐醒。在北京,各大公园纷纷举办迎春花展,让市民游客在隆冬就能欣赏到不同造型、各具韵味的特色花卉。
- 颐和园:举办“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在畅观堂、耕织图水操学堂景区,展出百余盆梅花、蜡梅。
- 玉渊潭:举办第二届室内樱花展,展出十余种樱花,包括从武汉园科院引种的四个国樱系列新品种。
- 中山公园:唐花坞举办“唐花传韵 春暖花坞”迎新春传统花卉精品展,展出“唐花”20余种150余盆。
- 国家植物园:举办第三届兰花展,主展区布展面积3000余平米,展示500余种(含品种)万余株兰花和各种年宵花卉。
立春习俗的现代传承
九华立春祭:千年民俗薪火相传
在浙江衢州柯城区的九华乡妙源村,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传统祭春礼,接春、祭春神、鞭春牛,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这个深山里的村落,一直承续着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九华立春祭传统民俗。
值得一提的是,妙源村梧桐祖殿是中国现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供奉春神句芒的地方。每逢立春日,祭春喝彩谣都会在这里唱响。近年来,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等与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更加受到重视。立春鼓社的鼓手们,凭借古老铿锵又亲切的鼓声登上了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跨年晚会舞台,还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六届二十四节令鼓国际鼓节上登台演出。
立春与春节:文化传承的纽带
立春与春节,都代表着开端。春节是历法意义上的“岁始”,立春是季节意义上的“岁始”,主题都是迎春,前者以人文节日的方式浪漫地迎春,后者以自然节气的方式现实地迎春。
在贵州铜仁,一场古老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非遗项目——“石阡说春”正在上演,为各家各户送上祝福。伴着歌声,循环往复的生命之门缓缓开启。“石阡说春”是二十四节气扩展名录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目的是劝农行耕、传递祝福。每年立春前后,春官穿着传统服饰,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唱诵春词、派送春帖,长达数十日。春官便是“说春”之人。
立春习俗的文化价值
立春习俗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结晶。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些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的文化纽带。
正如二十四节气扩展名录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石阡说春”,春官穿着传统服饰,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唱诵春词、派送春帖,长达数十日。春官便是“说春”之人,这种形式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民俗文化,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立春习俗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和保护。让我们在立春的仪式中,感受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