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鄂州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以前,村里没有产业的时候,可能一家两口子都在田里种地,每年也就一万块左右的收入,而且还得看天吃饭。现在,他们一方面可以把土地流转给这些公司,定期拿到流转租金,另一方面,还可以和这些农业公司签订劳务合同,在家门口务工。相当于继续在自己的田里种地,但是拿固定工资,旱涝保收,还不费劲。”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生动展现了鄂州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为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鄂州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约15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22万人。近年来,鄂州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
土地流转激活农村经济
峒山村的变化是鄂州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引进了一系列特色农业产业和先进的灌溉种植技术,打造出了多个生态农业基地。目前,峒山村已建成千亩武昌鱼基地、百亩樱花园、十里水杉林等,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土地流转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通过成立“一约一会五队”管理机制,峒山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从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农村。
武昌鱼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鄂州素有“武昌鱼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昌鱼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鄂州市武昌鱼主养、混养、套养面积超过40万亩,其中国有大水面养殖10多万亩,包括万亩以上养殖基地2个、千亩以上养殖基地36个、百亩以上养殖基地148个。
在种苗培育方面,鄂州建有全国唯一以鱼类命名的国家级原种场——湖北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年繁殖60亿尾鱼种,占全省的60%以上。同时,鄂州还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育了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并正在研发“无肌间刺武昌鱼”新品种。
为推动武昌鱼产业高质量发展,鄂州实施精品农业、精品渔业战略,新建、改扩建9个设施渔业基地,设施渔业面积已达10万立方米。同时,鄂州还大力发展武昌鱼加工产业,现有武昌鱼加工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30余家,年加工成品约3万吨,加工产值约9.7亿元。
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
鄂州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农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华容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吸引了70多位新农人投身数字农业。同时,鄂州还依托花湖国际机场的物流优势,发展农产品电商和冷链物流,推动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鄂州以武昌鱼文化为载体,开发了武昌鱼主题的餐饮、民宿、文创产品等,打造了梁子岛等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武昌鱼之乡”的独特魅力。
未来展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鄂州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未来,鄂州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二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三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鄂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正以现代农业为引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从峒山村的土地流转到武昌鱼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数字农业的创新实践到农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鄂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