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判断过期的茶叶还能否饮用?分享4个小贴士,轻松帮助你辨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判断过期的茶叶还能否饮用?分享4个小贴士,轻松帮助你辨别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5787352_45703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已经存放很久的茶叶,不知道是否还能饮用。本文将分享4个实用的小贴士,帮助你轻松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以及如何避免茶叶跑气返潮。

在某站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任何东西都需要修缮。了解后,才知道这是出自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先生的《100个基本》中的其中一句人生信条。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即使你很小心的在使用某一样东西,它总有坏的那一天,这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处理方式,哪怕买同样的新物品,也请修缮它,实在不行,也请回想它的损坏过程,避免相同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前些日子,有茶友来询问买回去的茶能放多久,还提到他家里有许多已经记不清是多久年前买的茶叶,红茶、铁观音包装拆开喝了几次,还剩下不少没喝,更别提那些逢年过节亲戚走访时送的连原包装都没拆开的金骏眉、狮峰龙井......

不管是已经知晓了明确过期的茶叶,还是那些外包装早已扔掉的未知保质期的红茶、绿茶、白茶,都挺让人纠结的。留着吧,也不知道能不能喝,但又怕落灰占空间;丢掉吧,又怕浪费了好茶。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该如何判断哪些茶能喝,哪些茶应该丢掉呢?同时,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茶叶的跑气返潮呢?针对那些无论是过期茶;还是那些在保质期内,但又明显返潮,跑气的茶叶。其实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有茶友来询问。那么本篇文章的下文,就来分享4个通用小贴士,教茶友们如何分辨吧!

贴士1:看干茶

判断一款茶”能喝“还是”不能喝“,首先第一步就是拆开茶叶的包装,看看它的品相还是否完好。因为没有人长着一双透视眼,隔着包装盒就能看清里面的长相。打开后,重点看干茶的外观颜色。除了熟普、六堡、茯砖等深色系茶叶以外,当你打开发现绿茶、黄茶之类的茶叶,干茶明显发暗,色泽暗沉,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这些茶保质期本来就短,秉着趁早趁鲜的观念,一旦干茶暗沉转色,那就说明它们已经不适合饮用了。即便能勉强冲泡开,喝到的也只是一杯毫无鲜香的茶水,这样的茶汤怎会让人喜爱?

贴士2:摸干度

茶叶的商品大类,都是干制品。在制作加工时,和干木耳、干香菇这些干货一样,都经过干燥处理。成品茶的干度都有着各自严格的规定,要求是做到里外都足够干爽、干透。专业的干茶含水检测,专门的机器设备测量湿度。只有这样,才能出厂售卖。干度合格的成品茶,叶片随意轻轻一捏,酥脆地碎成齑粉。但是我们可别忘了,茶叶本身是具有吸附性的。它是很容易去吸附外界空气中的水汽、异味,从而受潮跑气。

如果包装密封的不严密,或是放置时间太久,超过了保质期限,都会造成受潮变质。茶友们在家初判干度时,没有仪器的帮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手触摸感受。在安静的环境下,抓起一捧干茶,仔细听它的声响动静。干度合格的干茶,叶片会摩擦发出类似脚踩在干燥落叶堆里的沙沙声响。再随机挑出几片干茶,用指腹触碰茶叶的边缘,在正常情况下,干燥未受潮的叶片,就像是A4纸的边角,带有锋锐感。接着,用手将它轻轻捏碎,越干的茶叶,越容易捏碎成粉末状;而已经受潮的茶叶,叶片则是微微发软,捏碎时,由于水汽的阻力,也只能捏成碎片状。通过这些细节,便能判断出大概的干度情况。若发现茶叶有受潮的迹象,那么建议茶友们,不管它有没有过期,我们还是不喝为好。

贴士3:闻气味

经常看到一些说法迷惑性很强的视频。说茶叶放10年,20年甚至100年,只要不发霉,就能继续喝。这简直无稽之谈。试问,如果是一泡干茶看着没什么异样,但是能明显闻到一股子下水沟味的陈年老茶,你真的敢喝吗?闻到茶叶散发出不好的气味,你真能有兴趣,然后面不改色地喝下去吗?我想大部分茶友的选择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借用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中写到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来反映便是:宁饮凉白开,不喝变味茶。一泡拆开都是各种难以形容的怪味的茶叶,马上让人倒足胃口,还谈什么品茶呢?

贴士4:过沸水,嗅叶底

倘若在看完茶叶的干度并且闻过干茶的味道后,感觉不到什么异样,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把带着疑惑的干茶倒入白瓷盖碗中,冲入沸水,快速净出茶汤。随后,立即打开,凑近闻一闻叶底的气味。在通过沸水的激发后,干茶细胞中给气味分子都会逐一释放。不管它的气味好不好闻,都会涌现在我们的鼻腔内。如果它是一款品质一绝的好茶,那我们便能从中闻到馥郁的茶香,热气腾腾的茶香分子将会形成一团香雾,令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它的美妙。反之,充满怪味、变味的茶,在沸水的刺激下,马脚自然是会露出的。一款茶的受潮变质是阶段性的,循序渐进。起初它的变质气息还藏在体内,所以单靠我们的鼻子去闻干茶是察觉不出什么问题的。但要是我们快速过一遍沸水,再趁热闻叶底,它便马上现出原形了。

看干茶,闻茶气。通过这两项检查,我们就能快速分辨出9成以上不适合再饮用的茶。到了最后,为了稳妥,便是建议连续出汤,泡出5冲的茶汤,同时进行对比。看看茶汤的状态,汤色是否失去了它该有的光泽度。一杯表面暗沉,没有丝毫莹润感的茶汤,注定不会是什么好茶。确保汤色无误后,我们再小口尝试。发现头道茶,口感不清爽,汤不纯,那就不建议再做品尝了。但如果,前两冲茶汤的表现还算能接受,中规中矩,在尝试第三冲后发现茶味明显下降,滋味感很快就淡了,那就证明,这泡茶的品质,很糟糕。不论是先天不足,还是后天的跑气受潮,对待品质不好的茶,处理方式都应该是:当断则断,当舍则舍。只有宁缺毋滥,才能得偿所愿。唯有我们不愿将就的坚持,才能喝上一泡又一泡醇厚甘鲜、韵味无穷的好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