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市场尚未打开,企业内卷升级,智能焊接是一门“好生意”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市场尚未打开,企业内卷升级,智能焊接是一门“好生意”吗?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5A080P900

智能焊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基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销量将从2023年的0.23万台增长至2030年的3.73万台,2024-2030年CAGR将超过42%。

从当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中国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以钢结构、船舶、金属加工等为代表的下游潜力行业。从下游渗透率的角度来看,智能焊接机器人在钢结构、船舶行业的应用前景呈现出积极态势。这将为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但,智能焊接机器人要达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程度,还需克服诸多技术与非技术难题。

8月29日-30日,以“驶入智能焊接快车道”为主题的2024(第三届)高工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在上海·智能谷隆重举办。本次峰会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联合举办,钱江机器人总冠名。

在8月29日下午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发布会上,麦格米特焊接技术常务副总经理胡锐、敏越科技销售总监付友刚、昇视唯盛CTO侯震博士、藦卡机器人焊接行业总监孔凡军、艾利特机器人焊接产品总监翟祥文、威尔登环保营销总监张胜利围绕“智能焊接机器人将在哪些应用行业规模化起量?”、“AI+机器人做焊接,是不是一个很未来的想法?”、“市场尚未真正打开,企业内卷升级的双重困境下,智能焊接如何才能做成一门好生意?”等话题进行深度解析。

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前景

胡锐表示,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从最传统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开始,这也是机器人首先进入且目前最大的应用市场。对于国产机器人产业链来说,包括焊机、视觉、零部件等,汽车行业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

再往下走,就是工程机械、专用车、钢结构等一般工业市场。在这些市场中,机器人应用不仅依赖于量产,还依赖于前道加工和社会分工等,企业应着眼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体量才会越做越大,成本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作为一家焊接设备供应商,麦格米特是一个执行部件的角色,为了做好这个角色,我们要满足通讯全部打通,响应速度足够快,同时还要保持焊接工艺和焊接效果优势。


麦格米特焊接技术常务副总经理 胡锐

付友刚表示,敏越科技从2016年开始致力于免示教技术的开发,并通过离线编程和激光寻位技术来实现。基于激光技术,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免示教技术。

从免示教技术在市场上的落地情况来看,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的引导;二是自身技术能力。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钢结构行业已经大规模应用免示教技术,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最近,船舶行业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并且未来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另外,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有所回落,应用相对较少。预计未来半年到一年内,船舶行业可能会迎来一个大的爆发期。


敏越科技销售总监 付友刚

侯震博士表示,当前,船舶和钢结构是智能焊接应用热门的行业,但我也接触到一些其他领域,比如非乘用车的功能性车辆和特种车辆的焊接需求,甚至是一些大型乘用车后市场的修复,以及农机生产环节的改造等,也都是智能焊接的发展方向。

另外,能源领域也是智能焊接的发展方向之一,包括输油管道、海上运输的LNG船,风力和电力设备,以及氢能、储能的模组等,都对智能制造提出强烈的需求。


昇视唯盛CTO 侯震博士

孔凡军表示,对于机器人本体厂商来说,要扩大市场份额,智能焊接的重点还是在钢结构和船舶行业。当下,很多人都在关注智能焊接技术,尤其是在钢结构行业的广泛应用,因为它相对简单且易于使用。

目前客户的关注点是,设备放置于工作区域,机器就能自动完成焊接工作,这也是未来智能焊接的发展方向。其实客户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花钱买了设备,希望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藦卡机器人焊接行业总监 孔凡军

翟祥文表示,目前,协作机器人本体厂商也在关注焊接行业,尤其是船舶方向,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的领域。目前,协作机器人进入船厂的趋势是正确的,但客户最终需要的是具备免示教功能的智能焊接机器人。

关于智能焊接机器人在哪个行业最容易起量?他认为协作机器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尤其是当协作机器人结合免示教智能焊接功能。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轻量化和可拖拽的特点,在焊接应用中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工件找机器人;第二,机器人找工件。


艾利特机器人焊接产品总监 翟祥文

张胜利表示,智能焊接机器人应用规模化除了大家提到的汽车、船舶行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那就是新能源锂电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由于无人化和自动化的要求非常高,加上原材料成本较高,这些行业并不适合大量的人工操作。因此,无论是在电芯、模组还是PACK阶段,都需要采用智能焊接机器人,尤其是激光焊接为主。

另外,在风电行业。过去几年风电行业经历了政策变化,从有补贴到没补贴的过程。现在这个行业正在经历洗牌和重组,市场逐渐集中在头部企业手中,如三一重能、时代新材和厦门双瑞涂料等。这些企业对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有着旺盛的需求,而且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威尔登环保营销总监 张胜利

AI与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结合

针对AI与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结合问题,专家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胡锐表示,焊接企业天天跟你谈AI,可能希望你投一些资金,因为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5到10年,而很多企业要度过这5到10年是非常困难的。

从焊接的角度来看,实现自动识别和进一步智能化,确实需要时间积累。焊接本身是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涉及到人、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要构建大量的数据库,处理大量的模型,还需要硬件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都需要时间积累。

付友刚表示,AI的底层逻辑依赖于数据库,从这个角度来看,AI焊接机器人确实是一个非常未来的概念。因为,目前中国的企业和地区都呈现出条块分割的局面,这些数据库和模型在短时间内难以共享,只有当这些壁垒被打破,AI焊接机器人的想法才可能实现。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AI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敏越科技有以下思路:第一,免示教;第二,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实现大规模的AI模型,但可以在行业内建立小模型。比如,最近推出的立项建模方式,可以在特定行业内进行建模,并独享这些数据,甚至与一些合作伙伴分享。但要想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共享,目前还做不到。

侯震博士表示,目前讨论的AI大模型,比如Chat GPT和文心一言等,实际上并不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控制。不过,我们一直在做预测控制,使整个过程实现闭环控制。虽然焊接过程中的许多东西还没有被完全解构,还不能被称之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但实际上,很多环节已经有明确的特征,可以代表某些缺陷和质量问题。

昇视唯盛在研发过程中,也使用了很多学习模型,比如建立了关于焊接顺序的模型,旨在通过调整焊接顺序来最小化变形量,这也是AI在智能焊接中的具体应用。又比如,在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前一道焊接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后一道的调整,这也体现了模型的作用。

所以,AI在智能焊接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事实上,很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行业中得到了应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通过点云图像的获取并转化为决策,这就是人工智能在焊接中的典型应用。

孔凡军表示,AI和智能焊接的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认为是未来的方向。当前很多用户的期待是,通过一台机器人和一台焊机,就能全自动地完成焊接任务。

就目前来看,智能焊接还需要人工干预,包括上料、下料、操作和建模等多个环节,甚至对操作人员的学历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过,随着人形机器人的能力提升,未来会实现取代人工。

翟祥文表示,结合AI在现场环境中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整体适用性还不理想。

AI技术本身很先进,但它是否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取决于整体系统的表现和效果。艾利特机器人的系统不仅包括机器人和焊枪,还涉及到其他设备的整合。目前来看,要实现这些设备的高效整合工作,感觉还不太现实。

张胜利表示,这其实并不是很未来的想法,只是目前存在一些瓶颈或障碍。的确,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和生产线不仅需要机器人,还涉及到焊机、工装、定位机、夹具和电源等多种设备。

目前,数据归属问题是一个关键点,由于各方利益的关系,短期内实现数据共享和合作可能不太现实,但他相信这是未来的趋势,值得期待。他预计,这种整合会在未来5到10年内实现。

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针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专家们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张胜利表示,其实市场一直都是开放的,只要你愿意参与,它始终欢迎你。企业“内卷”升级可能是受到过去两年的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但我们也看到,国内企业家们应对得非常好,很多选择了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当然,这中间有两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需要坚持工匠精神。通过提升品质,以提高市占率,国产替代将指日可待。另外,为客户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比如优质的电源和机器人、完善的数据算法和细节处理,优质的除尘系统等。

翟祥文表示,第一,聚焦某一个点,大胆创新;第二,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就协作机器人来说,艾利特机器人充分发挥它们的重量轻、可拖拽、编程简单等特点,来开发更好用的产品。此外,我们可以把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工具载体,进入类似消费品市场领域,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孔凡军表示,我们现在专注于深挖行业细分领域,下半年的目标是生存下去。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卷”,比如当客户来购买本体,只要有量、现金交易,价格都可以谈。

侯震博士表示,第一,建立技术壁垒,真正做到技术过硬,形成护城河;第二,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然后用专业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三,不应该通过降低价格来竞争,而是应该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更高的附加值,这才是发展的正确道路。

付友刚表示,所谓的“好生意”,就是要保持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如果一味地“内卷”而无法覆盖投入,那肯定不是一个好生意。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

在免示教领域,敏越科技有三种“武器”:第一,参数编程,这一块很多集成商在做,所以我们不会争;第二,立项建模,我们会去寻找符合我们技术特点的产品,而不是找人;第三,导入数模,这种方式我们是找人,而不是找产品。

敏越科技是研发型团队,如果投入不能覆盖产出,我们宁可放弃项目。从公司运营角度来看,要想做成一门好生意,科技型、研发型企业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群体,并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

胡锐表示,为什么要“卷”?当技术、服务、付款方式等没有太大差别的时候,总要有竞争的地方。当技术一样时,开始卷价格;当价格一样时,开始卷服务。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赛道,因此竞争也是自然的。

为什么机器人行业特别卷?是因为它的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还是资本过度涌入?但无论如何,竞争激烈,技术就会进步。竞争的本质是让各家企业在技术上拉不开差距,只能通过“卷”来取胜。

要想破解这一局面,他认为有以下方向:第一,利用信息差,有些企业通过信息差抢占海外市场;第二,专注于细分市场,贴近客户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第三,要持续研发投入,即使需要长时间积累,也要有企业的定力。因为优秀的团队、企业文化和平台都是成功的关键,竞争激烈也是推动进步的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