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雪域高原上的文化盛宴
格桑花开:雪域高原上的文化盛宴
2025年除夕夜,当全国人民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的开始时,一个历史性时刻正在雪域高原上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在西藏拉萨设立分会场。这场以“格桑花开”为主题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雪域高原的“第一”
海拔3650米的布达拉宫广场上,一个巨大的圆形舞台矗立在夜色中。这个舞台的设计别具匠心:中心是布达拉宫与雪山,展现西藏独特风光;外形为圆,寓意团圆;四周融入长城纹样,彰显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当夜幕降临,舞台灯光设计成山脉造型,连绵的山脉象征团结,与春晚“团圆、团聚、团结”的主题相呼应。
这是春晚创办42年来首次在雪域高原设立分会场,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与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首次“相遇”。这场8分钟的演出,凝聚了西藏38种非遗精华,将西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极致浓缩后华丽地呈现给观众。
“格桑花开”的艺术魅力
《格桑花开》作为整场演出的压轴之作,由88岁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领衔,携手刘涛、扎西平措等年轻一代艺术家共同演绎。歌声响起的那一刻,整个舞台仿佛被格桑花海包围,象征着幸福与吉祥的格桑花在雪域高原绽放。
格桑花,这种生长在高原的花卉,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美丽的姿态,成为了藏族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它不仅代表着自然之美,更寓意着坚韧不拔、顽强生长的精神。在藏族人民心中,格桑花是幸福的象征,它的盛开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到来。
跨越时空的艺术传承
88岁的才旦卓玛站在舞台中央,她的歌声穿越时空,将观众带回到60多年前。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她,用歌声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西藏的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她的代表作《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早已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用歌声讲述着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1年参加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到2025年登上春晚舞台,她的艺术生涯见证了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2017年,她被授予“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这是对她艺术成就的最高肯定。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格桑花开》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节目中融合了西藏多个非遗舞蹈,如热巴鼓、背鼓、腰鼓、斯马卓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演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足下轻旋,裙摆飞扬,展现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运用了裸眼3D、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前沿科技手段,让静态的文化资源“动”起来。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高原独特魅力,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团结的力量
《格桑花开》的成功,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从阿里札达土林到普兰宣舞,从山南羊卓雍错到扎囊黑白氆氇,从昌都来古冰川到拉萨朗玛,西藏七市(地)的精华文化在节目中得到了完美呈现。这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雪域高原民族团结的集中体现。
据统计,这场演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多个话题登上热搜。其中,“春晚都去西藏了我也要去”话题阅读量4125.8万,“海拔最高春晚分会场”话题阅读量5177.3万,“88岁歌唱家才旦卓玛亮相总台春晚拉萨分会场”话题也备受关注。这些数据背后,是全国人民对西藏文化的浓厚兴趣,也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深情表达。
2025年春晚的《格桑花开》,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西藏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幅展现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的美丽画卷。正如歌词中所唱:“格桑花开,万年吉祥”,这朵高原之花,必将在中国文化的大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