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里的生态与经济双赢之道
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里的生态与经济双赢之道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周年。作为这一世纪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不仅承担着向北方输送清水的重任,更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探索出一条双赢之路。
一库清水的生态价值
深秋时节的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渺,天空明净如洗。这里不仅是北方群众的“大水井”,更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近年来,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频频现身,成为水库水质持续向好的最佳佐证。
水质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常年保持在II类以上,2023年陶岔渠首I类水质天数更是达到335天,创近年新高。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十堰市建立了体系化、系统性的节水护水爱水机制,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水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滴水能汇聚成一泓清水润泽北方,也能发展出百亿产业强县富民。在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头部饮料企业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据统计,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值突破14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达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和26.7%。
更令人振奋的是,水产业正向纵深发展。在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来自水库的深层冷水被用于计算机降温,创新的“绿电+水冷+储能”模式助力算力经济发展。湖北大学丹江口水环境保护与水经济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生态保护的创新实践
为守护这一库清水,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生态保护措施。针对库区周边石漠化问题,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河南省林业局合作,实施“退化土地近自然精准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人工整地、植物功能型优化组合和微地貌土壤种子库补充等技术,示范区植被存活率高达97%以上。
同时,丹江口水库还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库区周边的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栖息着白鹤、朱鹮等一级保护动物和香果树、杜仲等二级保护植物。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这片区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绿色发展的未来展望
从全民护水到一库清水,再到发展活水,丹江口水库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未来,随着水资源加工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完善,这里将形成产值160亿元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和谐统一。
这一库清水,不仅滋润着北方大地,更以其独特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