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经济崛起:长三角一体化新星
滁州经济崛起:长三角一体化新星
2024年上半年,安徽省滁州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答卷:GDP总量达到1972亿元,同比增长1.75%,在全省16个地级市中位居第三。这座位于皖东的千年古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新星。
区位优势: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
滁州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部与江苏接壤,自南向北与南京、扬州、淮安等城市相邻,距南京仅50公里。作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滁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来安县为例,这个被称为“南京江北门户”的县城,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以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动与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的对接。目前,来安县已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近7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产业升级:打造八大产业链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滁州近年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聚焦光伏、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链,推动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在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晶体材料、红外镜头、辐射探测器……该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潘磊介绍,2023年企业研发投入达2.3亿元,占营收比重约23%,同比增长112%。其中,红外光学业务销售收入超8亿元。
在全椒县,全柴元隽氢能项目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一种厚度仅为12微米的质子交换膜,这种产品被誉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目前,元隽氢能与南京金龙、安凯客车合作开发的氢能公交车已在该县正式投入使用。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滁州市新引进“新三样”项目61个,实现营收超50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353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09家,增量、总量均居全省第三。
创新驱动:打造人才高地
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人才支撑。滁州积极探索实行校企“订单”培养机制,帮助58家企业与13所中高职院校开设“苏滁定制班”“全柴冠名班”等,精准培养急需技能人才3200余名。
作为首批落户滁州的光伏企业,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滁州市主动帮助对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隆基光伏班”,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让滁州隆基成为整个集团公司的重要人才基地。
开放合作:外资引进的“滁州模式”
在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涡轮叶片经过注塑、冲压等多道工序后出炉,这批配件将为大众、奇瑞等汽车品牌提供动力支持。作为园区引入的第一家新加坡企业,道益精密科技项目见证了滁州的快速发展。
自2012年成立以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已汇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个外资项目,2023年外资直接投资达到8331万美元,占滁州的一半。园区充分利用中新集团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在新加坡设立境外招商机构,积极开展全球化招商。
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关键。园区参照苏州工业园模式,开发运营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推送和全天候服务。滁州市还专门设立了“二号章”,开放多个审批权限,企业最快一日就能取得营业执照。
展望未来: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从传统制造到科技创新,滁州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滁州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滁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长三角,融入全国,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