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全球缅怀这位“稻田英雄”
袁隆平逝世,全球缅怀这位“稻田英雄”
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的科学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生产格局,更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惠及全球,被誉为“世界粮食安全的守护者”。
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一突破性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到2010年,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5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7%,总产量更是占到水稻总产量的65%。
在袁隆平的带领下,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不断取得突破。从1996年立项开始,每五年就实现一个新跨越:2000年实现百亩示范田亩产700公斤,2004年提前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最终在2011年达到亩产926.6公斤的新高度。这些成就不仅让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持续领跑全球,更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球缅怀“稻田英雄”
袁隆平的逝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深切哀悼。在非洲,多个国家以不同方式表达对这位“粮食英雄”的敬意。马达加斯加原农业部官员专程来到长沙,将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大米放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以此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怀念。
在菲律宾,袁隆平的助手多年来致力于推广杂交水稻,2010年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平均亩产470公斤,远超当地品种的300公斤。菲律宾政府更是提出到2012年发展90万公顷杂交稻,以实现粮食自给。
发达国家同样从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中受益。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杂交水稻技术后,近年来每年推广种植面积达600万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3,增产幅度达25%。
精神永存,遗志长存
袁隆平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仁者。他的逝世不仅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但正如他在人民大会堂报告中所说:“如果全世界有一半水稻种上杂交稻,全世界有22亿多亩,每亩增产150公斤以上,每年能够增产1.5亿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袁隆平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继续前行,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懈努力。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所说:“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