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科技":春晚《栋梁》里的北京中轴线
"非遗+科技":春晚《栋梁》里的北京中轴线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首《栋梁》让全国观众领略了中国古建筑的魅力。在不到3分半钟的时间里,凤凰传奇的歌声伴随着震撼的视觉效果,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飞跃"北京中轴线,感受十二座古建筑的雄伟与精妙。
这十二座建筑分别是: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奉国寺大雄殿、隆兴寺摩尼殿、孔庙奎文阁、开元寺钟楼、光岳楼,以及北京中轴线上的太和殿、祈年殿、钟楼、鼓楼。它们跨越唐、宋、辽、金、明、清等多个朝代,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脉络。
其中,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串联起天安门、故宫、景山、天坛、社稷坛、钟鼓楼、永定门等重要建筑,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精华"。2024年,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
《栋梁》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的呈现方式。节目组运用了最先进的扩展现实(XR)和裸眼3D技术,将古建筑的三维模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观众仿佛置身于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空间中,既能欣赏建筑的整体风貌,又能观察到精妙的内部结构。
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正如总导演于蕾所说:"春晚承载着14亿人的期待和过年这一刻的目光陪伴,你就注定要承受这个难。好的创作来自对创作本身和对于我们的创作对象,对于文化本体的充分的尊重和充分的学习。"
为了确保节目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创作团队先后拜访了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每一处建筑细节都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打磨,力求在舞台上呈现出最真实、最精美的效果。
《栋梁》节目的成功,不仅是对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最好献礼,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对话。它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并非只能被封存于博物馆,而是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中国建筑之个性乃我民族之性格。"《栋梁》节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古建筑,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