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风电产业:向海争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风电产业:向海争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出诗画江南的美景,也孕育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作为经济大省,浙江不仅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持续领跑,更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展现出非凡的前瞻性。其中,海上风电作为浙江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在为地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天赋异禀:浙江的海上风电优势
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近岸海域内分布着4300多个海岛,居全国第一;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总长达6000多千米,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规划,2021-2035年间,浙江省风电开发规模将达到3650万千瓦,其中近海风电850万千瓦、远海风电2800万千瓦。
风起云涌:风电场建设成就斐然
截至2024年11月,浙江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477万千瓦,相当于“十三五”末的十倍左右。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多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在加速建设。其中,华能岱山1号海上风电项目表现亮眼,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超1.48亿元,同比增长1158.67%,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超3100万元。
产业链协同: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浙江正以风电母港建设为契机,打造集风电装备制造、工程安装运维、海工装备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按照规划,到2030年,这一产业链体系产值将突破2400亿元,形成100万吨/年海上风电基础及系泊系统的生产制造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在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域持续领跑。目前,全省已规划六大深远海海上风电场区,总容量达2800万千瓦。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预计到“十四五”末,漂浮式风电场造价将从当前的2.5万元/千瓦以上降至1.5-2.1万元/千瓦,成本降幅可达14%。
政策护航: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要达到455万千瓦以上。《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则为风电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浙江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税费优惠,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为相关企业减税降费超2400亿元,有力支持了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浙江风电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近海到深远海,从单一发电到全产业链协同,浙江风电产业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