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银行诈骗受害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银行诈骗受害者?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84400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85068
3.
http://cq.people.com.cn/n2/2024/0624/c367643-40889704.html
4.
https://m.sohu.com/a/781291068_121123686/?pvid=000115_3w_a
5.
http://m.hexun.com/bank/2025-02-02/217093144.html
6.
http://www.cnts.gov.cn/jmtsstcj/gkmlpt/content/3/3097/post_3097864.html
7.
https://www.keepersecurity.com/blog/zh-hans/2024/06/12/how-to-protect-your-bank-account/
8.
https://www.cnjx.gov.cn/OpennessContent/show/2779314.html
9.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10.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2362376938465280
11.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4/04-22/10203257.shtml
12.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12/content_6995079.htm

01

从一个真实案例说起

2024年8月,贵州省平塘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重大银行诈骗案件。被告人蒙某曾是当地某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客户“过桥”资金,并在无法归还时,编造各种虚假理由,如帮助客户“过桥”、银行内部员工优惠、归还银行贷款、帮助完成银行工作业绩、个人资金周转困难等,向42名受害人骗取共计三百七十余万元的巨额资金。最终,蒙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这个案例揭示了银行诈骗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因此,了解银行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02

银行诈骗的常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以下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几种诈骗类型:

  1. 刷单返利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群聊、短信、招聘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导受害人刷单汇款。完成工作任务后,诈骗分子会以“联单、卡单、账户冻结”等借口拒绝退款。

  2.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冒充投资导师或金融理财顾问,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信任。随后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回报为由,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进行投资。

  3.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4.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5.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

  6. 虚假征信类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

  7.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等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关注。在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 等社交软件添加好友,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

  8.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诈骗分子假冒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等身份,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并假冒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或模仿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并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

  9.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或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等的广告,或以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诱骗受害人主动接触。再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私下交易或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

  10. 婚恋、交友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打造虚假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取得联系并获取信任,并与受害人建立恋爱或者好友关系并长期经营。随后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

03

如何防范银行诈骗

面对日益猖獗的银行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换并避免使用相同密码。

  2. 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保持冷静,不被诈骗分子的恐吓或施压所操控。官方机构不会通过电话直接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3. 核实身份,不轻易转账:如果对方自称是官方机构或熟人,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或直接联系核实身份。遇到“紧急转账”请求,尤其要提高警惕。

  4. 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广告或中介。还款时也要通过官方渠道,避免私下交易。

  5. 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不要轻信“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承诺,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来源的APP。

  6. 安装安全软件: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正规的安全软件,定期扫描系统,防止病毒和木马入侵。

  7. 关注反诈宣传:多关注警方和金融机构发布的反诈信息,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

  8. 教育家人朋友:将反诈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特别是老年人,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04

银行账户安全措施

除了个人防范,银行账户本身的安全措施也非常重要:

  1. 使用强密码:创建至少16个字符的密码,包含数字、字母和符号的随机组合。可以考虑使用密码管理器来生成和存储复杂密码。

  2. 设置安全问题:选择不容易被猜中的安全问题和答案,避免使用公开信息或简单问题。

  3. 启用多因素认证(MFA):多因素认证可以增加额外的安全层,即使密码被破解,黑客也无法轻易登录。

  4. 识别网络钓鱼:注意邮件或短信中的语法错误、可疑链接或附件,不要轻易点击或下载。

  5. 定期检查账户活动:留意异常扣费、大额提款或转账、更改直接存款或银行付款等可疑行为。

  6. 从安全地点访问账户:避免使用公共WiFi登录银行账户,如果必须使用,建议使用VPN加密连接。

05

被骗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不慎被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报警:拨打当地公安机关的报警电话,详细说明诈骗经过和涉及金额。

  2. 冻结账户:联系银行冻结相关账户,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如果知道诈骗分子的账户,可以尝试通过连续输错密码的方式暂时冻结。

  3. 保留证据:保存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邮件等。

  4. 通知亲友:告知家人和朋友,防止诈骗分子利用你的信息对他们实施二次诈骗。

  5.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律师或反诈中心,了解后续的法律程序和可能的补救措施。

06

结语

银行诈骗不仅给个人带来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维护社会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共同努力,筑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