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如何科学管理职业健康?
出租车司机如何科学管理职业健康?
出租车司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工作在驾驶室内,面临着诸多健康风险。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出租车司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颈椎病的发生率也高于其他行业人群。此外,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出租车司机往往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
出租车司机面临的主要健康风险
肌肉骨骼疾病
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驾驶位上进行作业,身体大部分肌肉缺乏运动,这种长时间的姿势负荷,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使颈椎间关节无法保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引发颈椎错位,压迫神经,出现头部疼痛的症状;若驾驶员的坐姿不良,则会加速疲劳和疼痛的发生,特别是腰部的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强直或者过度曲张的状态,血液循环不畅,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等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的风险。
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复杂的交通状况,驾驶员开车时精神高度紧张,若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系统紊乱时,易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促成胃病的发生。此外,驾驶员吃饭时间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分泌节律。有的司机为了赶时间,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仔细咀嚼就把食物咽进肚里,也可使胃黏膜发生损伤,导致胃病的发生。
视觉疲劳
驾驶员行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透过车前玻璃,长时间盯着眼前的目标,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从而引起眼睛酸痛、发红、干涩,甚至会产生阵发性的视物不清和幻觉等症状,对行车十分危险。如果在视觉疲劳的状态下持续驾驶,还容易诱发身体的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科学管理职业健康的具体方法
定期休息
休息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缓解疲劳感,驾驶员应每隔2—3小时,停车休息15~20分钟。休息期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伸展背部、腿部和颈部的肌肉。此外,进行一些眼部放松的活动,如闭目休息或远眺,也有助于减轻眼部疲劳。
保持正确坐姿
驾驶员的头部应该与脊柱保持一条直线,避免过度屈腰或扭转颈部。可以通过调整座椅、方向盘和后视镜的位置,确保良好的驾驶姿势,减轻脊柱压力。
合理饮食
可选择富含维生素A、C、D的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等,以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尽量避免冷饮,难以消化的高糖高脂等高热量的食物,以降低消化不良的风险。此外,尽量避免在驾驶过程中饮食,以免分散注意力。
运动和体育锻炼
坚持锻炼,对驾驶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每天工作结束后或休息间隙,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或伸展运动等,有助于恢复肌肉活力、缓解疲劳和增强心血管健康,另外,也可以考虑适当的有氧运动等。
定期体检
驾驶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职业机动车驾驶员还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视力、电测听、血压、心脏功能和其他相关检查。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发现潜在的健康损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持身体健康,确保行车安全。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并未将常见职业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纳入。但社会各界对出租车司机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提升。例如,福州市开展了关爱出租车司机健康活动,提供健康知识讲座;上海等地已尝试放宽出租车司机年龄限制至65岁。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西部天然气呼和浩特市世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巩学峰建议,在做好从业人员相应保障安全的措施下,适当放宽出租车从业者的年龄限制,比如驾驶员身体条件情况,应定时进行体检(反应能力,体力、视力等)。“放宽出租车从业者60周岁的年龄限制,对低龄老人就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中老年人性格也更稳定,遇事沉稳,同时也有助于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巩学峰说。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表示,适度提高出租车司机的从业年龄,其实是扩大了这个群体的劳动力供给,或者说此行业从业人员的供给数量,这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服务行业供给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赞同这类政策更加推广普及的,因为它不仅能够为出租车司机延长工作年限,为他们谋取更多的收入奠定法律政策基础,也可以为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行业带来更多劳动就业人员的供给数量。”
然而,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出租车司机可延长工作年龄话题时表示,“延长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年龄”必须要建立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基础上,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体检,并出台更多细则,对他们加强人文关怀和权益保障。
出租车司机的职业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和合理的政策支持,我们可以为这一群体创造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为城市交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