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皮影戏:靖港古镇的文化传承
老朱的皮影戏:靖港古镇的文化传承
“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靖港古镇昔日的繁华。作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靖港曾是沩水入湘江的重要港口,商贾云集,帆影不绝。然而,这座千年古镇不仅见证了商业的繁荣,更孕育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皮影戏。
五代传承:一个家族的坚守
在靖港古镇的一条古巷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皮影艺术馆。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皮影道具,墙上挂着泛黄的剧本和历史文献。这里就是朱国强的“根据地”,他是靖港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家族的皮影戏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十七年。
“我们家表演皮影的历史,查家谱是从光绪十七年开始的。”朱国强说这话时,眼神中流露出一种自豪。他的家族见证了皮影戏从鼎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
创新求变:古老艺术的新生
走进皮影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皮影人物造型。这些皮影都是用牛皮精心雕刻而成,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朱国强介绍道:“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然而,朱国强并没有固守传统,而是积极创新。他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表演,创作了《阿凡提的故事》《小马过河》等儿童剧目,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皮影剧院能容纳百余人,最高峰时一天演出八场,场场爆满。
文化传承:社区的共同记忆
在靖港古镇,皮影戏不仅是演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庆,古镇的街巷里都会响起熟悉的锣鼓声。朱国强说:“皮影戏曾经是乡邻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现在虽然有了电影电视,但大家还是喜欢聚在一起看皮影,这是一种乡愁,一种文化的传承。”
未来展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皮影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朱国强不仅在古镇演出,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将靖港皮影戏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朱国强说。他经常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开设皮影戏兴趣班,手把手传授技艺,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生根发芽。
皮影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在靖港古镇,朱国强和他的皮影戏不仅是邻里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正如他所说:“皮影戏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