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西万载傩戏:千年古艺展新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西万载傩戏:千年古艺展新颜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1A01XVE00
2.
https://news.gmw.cn/2024-03/01/content_37176547.htm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883073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A054J7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61934H05509IQZ.html
6.
https://www.zgnuoxi.com/qita/view_1075.html
7.
https://yichuntsk.zxhnzq.com/Default/content?sortid=178&id=466
8.
https://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5-01-01/716646.html

江西万载县,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这里保存着一种独特的古老艺术——万载傩戏。这种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民间艺术,历经数百年沧桑,如今依然在赣西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01

历史渊源:从驱邪仪式到艺术瑰宝

万载傩戏,又称“跳魈”,最早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仪式。据清道光版《万载县志》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时期。万载县地处赣西边界,西接湖南浏阳,自古就是吴头楚尾之地,素有“富万载”之美誉。乡民崇尚文明,跳魈之风盛行,其活动范围遍及乡间和邻县。

万载傩戏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演变。它从最初的驱邪仪式,逐渐演变为一种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2006年,赣傩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载傩戏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02

艺术特色:面具与舞蹈的完美融合

万载傩戏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过于其精美的面具艺术。万载傩面具有大小二十四张,它们的名称是: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小鬼、判官、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郎、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雷公、大菩萨。由樟木雕刻而成,除大菩萨外,其余面具为人脸大小,其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或威武雄壮,或温文儒雅,或凶蛮毕现,或滑稽可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万载傩戏的表演形式独特而严谨。它分为开口傩与闭口傩两种流派,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供奉“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为主帅。其中,开口傩更倾向于戏曲化,保留了傩舞的艺术特征,同时吸收了古老戏曲成分,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角色分生、旦、净、丑,几乎每角必唱,唱、念、做、打齐全。

万载傩戏的基本动作讲究“方、圆、扁、仄”的原则:“方”指手上的动作要做得方正有棱角,“圆”指转圈,所有节目中的转圈动作都只能转动半步,或原地转圈,而且上身必须保持平稳,“扁”即要求身子拧过去时,面向一定要清楚。“仄” 指身子无论向哪个方向倾斜时,都必须把稳节奏。这些独特的表演技巧,逐步形成了万载傩舞悠闲、庄重、轻盈、洒脱、有力的风格特点。

03

现代传承:古老艺术的新生

近年来,万载县高度重视傩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自1991年以来,该县组织调研队深入全县17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继承和发展万载傩舞实施方案》,并多次举办大型傩舞演出活动。2004年元宵节的调演,就有5支民间傩舞队和文化馆傩舞队参加,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

目前,万载县已培养出多名年轻的新艺人,涌现出了黄茅马鞍岭、株潭同胜、潭埠池溪等7支活跃的傩队。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内容,还创新性地创作了更具观赏性的民间傩舞《傩风》等剧目。

万载傩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演出、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积极推动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傩戏的学习和表演中来,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04

结语:文化瑰宝的永恒魅力

万载傩戏,这颗赣西大地上的文化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戏剧和民俗的宝贵资料,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万载傩戏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的永恒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