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虹雷带你探秘深圳历史文化
廖虹雷带你探秘深圳历史文化
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期间,光明区图书馆特别邀请了深圳地名文化专家廖虹雷,以《翻开深圳历史画卷,探寻城市人文根脉》为主题,带领观众深入探访深圳的历史文化。
廖虹雷是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长期致力于深圳地名文化和民俗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深圳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更是一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记忆的文化名城。
在讲座中,廖虹雷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深圳的地名文化。他指出,深圳的地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例如,大梅沙和小梅沙这两个地名,并不是因为有“梅林”而得名,而是源于当地客家人对细幼滑沙的称呼“霉沙”或“糜沙”,由于“霉”的当地话与“梅”同音,才被写作“梅沙”。
廖虹雷还详细介绍了深圳的历史沿革。深圳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深圳地区便融入了中原文化。明清时期,深圳属于广州府新安县,南头古城曾是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1979年,深圳从宝安县升级为市,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在谈到深圳的文化特色时,廖虹雷强调了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深圳不仅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还有潮汕文化、闽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这种文化多样性造就了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廖虹雷的研究揭示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脉络。他指出,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见证。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更塑造了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品格。
深圳读书月期间,除了廖虹雷的讲座,还举办了“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璩家花园》《米兰讲稿》等10本图书入选本届“年度十大好书”。这些优质图书的评选,进一步丰富了读书月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浓厚的阅读氛围和文化追求。
通过廖虹雷的讲座和深圳读书月的系列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的过去,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力和未来潜力。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