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改善中风后遗症中的语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中医如何改善中风后遗症中的语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中风后遗症是由于脑部血管突发性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身体功能丧失。其中,语言障碍和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通过针灸治疗改善中风后的语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中风后吞咽方面的困难
不少患者中风后出现吞咽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数据显示,大约一半的中风患者吞咽能力受损,其中脑干中风病人有高达八成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常见的吞咽困难症状包括:咀嚼速度及力量下降、食物从口腔溢出、进食时呛咳等。若不进行适当处理,食物可能会错误进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或阻碍呼吸,危及生命安全。专家指出,中风后对吞咽能力的影响程度,视脑部受损的位置及范围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大部分病人的吞咽能力会在中风后一周内有所改善,约一成中风病人则在发病后半年仍持续有吞咽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给予适当的言语治疗并配合中医治疗来加强病患的吞咽能力,可以令患者恢复得更好。
中风后语言功能异常方面的问题
中风导致脑神经受损,可能引发以下沟通障碍,主要分为五种:
- 失语症(Aphasia)
- 构音困难(Dysarthria)
- 发音困难(Dysphonia)
- 失读(Alexia)
- 失写(Agraphia)
针对这些问题,给予适当的言语治疗并配合中医治疗来加强病患的沟通能力,可以令患者恢复得更好。
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加速身体功能恢复
目前对于失语症的治疗,除了康复科的言语治疗外,若能搭配中医针灸来治疗,会有加速恢复的效果。
已有不少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失语有疗效,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表示,针灸可用于治疗中风的相关疾病。针灸治疗失语症的原理,主要是在头部施针,除了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穴位外,也有依照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叶分布而施针的方法。失语症的治疗,就会在与语言相关的部位上下针。通过刺激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针灸治疗可分为“头皮针”与“体针”。头皮针是将针刺入头部穴位,可以刺激大脑皮质反射区域,改善局部循环,加速复原。体针的部分主要是在四肢穴位做刺激,使肌肉张力维持平衡,让肌肉不会张力过大导致挛缩,或肌肉张力不足而致肌肉无力。
总结
大约有四成中风后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沟通及语言障碍。其中左脑受损的病人会较多出现语言问题,医学上称之为失语症。失语症患者可出现语言理解、表达、阅读或书写方面的困难,受影响程度则因人而异,因此脑中风患者的康复疗程越早开始越好。中医上门可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减轻患者与照顾者身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