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儿童日:国家发改委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试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儿童日:国家发改委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试点

引用
中国科技网
8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1/21/content_261743.html
2.
http://www.xinhuanet.com/comments/20241128/b786fffa97f54ac6a050f966f3adca88/c.html
3.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41020/b207d799a33349f3bcfcb60cf6e84beb/c.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11-06/doc-incvcrkc8528951.shtml
5.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4/10/28/art_812262_59104276.html
6.
https://m.planning.org.cn/zx_news/15339.htm
7.
http://www.news.cn/local/20241121/63fcc3d268a24da8a32be019fa1cc897/c.html
8.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281271

在刚刚过去的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进一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93个城市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这些城市正通过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等方式,打造全方位全龄段的儿童友好环境。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重视,也彰显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01

从理念到行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儿童友好城市的概念源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中国作为儿童人口大国,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同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目前,这一目标已取得显著进展。

02

试点城市遍地开花,创新实践亮点纷呈

根据《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这些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 苏州模式:苏州市突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依托公园、幼儿园、中小学周边空间,因地制宜开展适儿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市级儿童友好社区52个、公园40个、场馆及街区5个,开展119个校园及周边交通适儿化改造。

  • 杭州创新:杭州首创“儿童友好商圈”概念,通过空间利用、品牌打造、活动组织等方面的适儿化改造,为儿童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杭州还推出婴幼儿成长驿站、青少年宫直达巴士等创新举措,构建多层次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 上海标准:上海市提出构建“15分钟儿童生活圈”,通过合理规划儿童活动空间,让儿童在步行范围内就能享受到各类服务设施。这一理念体现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03

面临挑战:从“有”到“优”的提升之路

尽管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指出,当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城市存在儿童需求考虑不充分、设施品质有待提升、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

例如,一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儿童设施设计不够人性化,未能充分考虑儿童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此外,城市公共空间在适儿化方面还存在设施不充足、布局不平衡等问题,影响了儿童的使用体验和设施的利用率。

04

国际视野:借鉴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通过“街道游戏”项目,鼓励儿童在安全的街道环境中自由玩耍;日本的东京则通过“儿童友好城市认证制度”,推动地方政府积极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土实际,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未来,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系统、科学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各地建设工作有据可依。

  2. 强化空间建设:以儿童友好空间为载体,推进城市市政公园、学校周边道路等重点区域的适儿化改造,提升儿童使用体验。

  3. 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儿童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缓解家庭育儿压力。

  4. 促进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更是对儿童权益的有力保障。随着《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各地将进一步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