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人安全:如何预防老人和儿童食物卡喉?
守护家人安全:如何预防老人和儿童食物卡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导致窒息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而老年人因食物卡喉导致的意外也屡见不鲜。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提醒我们,食物卡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家庭安全问题,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这两个高危群体。
为什么老人和儿童容易发生食物卡喉?
老人和儿童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食物卡喉,与他们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吞咽功能逐渐退化,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加上一些老年人可能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中风后遗症等),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吞咽动作。此外,牙齿脱落或佩戴假牙也可能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卡喉的风险。
儿童则因为好奇心强、好动,容易在进食时分心,出现边吃边玩的情况。他们的食道相对狭窄,如果食物没有充分咀嚼就吞咽,很容易卡住。特别是1-3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探索期,喜欢用嘴巴“品尝”周围的世界,更容易误食小物件或食物。
如何预防食物卡喉?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食物卡喉的风险。
1. 食物处理要得当
- 将食物切成小块:大块的食物容易卡住喉咙,尤其是肉类、水果等硬质食物,一定要切成适合老人和儿童吞咽的大小。
- 去除骨头和核仁:鱼刺、鸡骨、果核等都是常见的卡喉异物,一定要仔细去除。
- 避免粘性食物:像汤圆、年糕这样的粘性食物,容易粘在喉咙口,不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 特殊食物要谨慎:果冻、坚果等食物容易滑入气管,应尽量避免给3岁以下的儿童食用。
2. 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 细嚼慢咽:这是预防卡喉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充分咀嚼食物,不要狼吞虎咽。
- 不要在运动时进食:奔跑、跳跃时进食会增加卡喉的风险,一定要让孩子在安静的状态下进食。
- 避免边吃边玩:分散注意力会影响正常的吞咽动作,容易导致食物卡喉。
- 不要在情绪激动时进食:大哭大笑时进食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
3. 创造安全的用餐环境
- 避免在车内进食:车辆行驶中的颠簸会增加卡喉的风险。
- 远离小物件:家中的小玩具、硬币、纽扣电池等要妥善保管,防止被误食。
- 监督进食:老人和儿童进食时要有家人在旁陪伴,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处理。
应急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
尽管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但意外仍然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由美国医生海姆立克研究发明,1975年被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项急救技术,主要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及时阻止窒息、昏迷、心脏骤停等危险的发生。根据适应人群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胸部冲击法和婴幼儿海姆立克法三类。
成人和大龄儿童
- 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施救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前腿放在患者两腿之间,患者靠在施救者弓起的腿上,并保持身体前倾。
- 施救者环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侧放在病人腹部(剑突下、肚脐上2CM左右位置);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快速冲击性、向内上方压迫腹部,如此反复直至异物排除。
自救法
当我们自己被呛到而身边又没有其他人时,我们应该保持镇静,迅速找到桌子、椅背扶手栏杆等固定水平物体,首先取脐上两横指至胸骨下方为按压部位,双手扶住固定物以维持稳定;将物体边缘抵在按压部位上,连续、快速、用力向后上方冲击,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直到异物排出。
婴幼儿
- 模仿婴儿抱:可将婴儿垂直放置在家长的胸前,用两个手指将婴儿背部压到家长的手掌上,然后用另一只手拍打婴儿的背部上部,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 俯卧位背部叩击:将婴儿放置于大腿上,腹部向下,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然后利用掌心拍打婴儿背部上部,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 坐位背部叩击:让婴儿坐在家长的膝盖上,面向家长,身体倾斜,头部稍微低于身体。然后利用掌心拍打婴儿背部上部,直到异物排出为止。
需要强调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有效,但并不能替代预防措施。我们还是要将重点放在预防上,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安全的用餐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卡喉的发生。
家庭饮食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通过了解老人和儿童容易发生食物卡喉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我们可以为家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用餐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入手,守护家人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