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秦淮河水,藏着元明清三代的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秦淮河水,藏着元明清三代的秘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19246

秦淮河不仅是一条流淌在南京城中的自然之河,更是一条孕育了元明清三代丝织业辉煌的人文之河。从元代开始,南京就成为了全国丝织业的中心,而秦淮河水的独特水质,更是为南京丝织品的染色工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说起云锦,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但你知道吗?南京成为元明清三代丝织中心,竟与一条河有关。南京产的“元缎”,正是经秦淮河水漂染而色泽光润。

由于江南气候温和,为养蚕、织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南京的丝织业大约在清代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近一百六十年间达到了鼎盛阶段。

元、明、清三代都在南京(清时为江宁)设置了官办织造机构,以管理和组织生产专门供皇室御用的锦缎等丝织产品。清代南京手工业生产比明代更加发达,尤其是丝织业规模和丝织技艺继续得到发展,逐渐超过了苏州。其时,世有“秣陵之民善织”之评价。

清军占领南京后,清廷内务府先后在江南设立了杭州、苏州、江宁三大织造署。根据江南物产不同的地方特点,三处织造署还具体做了特色产品生产的分工。据《雍正朝大清会典》载:“凡大红蟒缎、大红缎、片金、折缨等项,派江宁织造承办;仿丝绫、杭绸等项,杭州织造承办;毛青布等项,苏州织造承办。”

江宁织造府博物馆

据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著作《中国服饰研究》(清代丝绸篇)记载:“江浙(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每年生产大量绸缎纱罗及为宾座、桌几、床榻、帐褥、书画装裱用的彩绣锦缎,仿宋、仿唐、无不以花纹雅丽、色调清新为主。因之宫廷文化空气,已近于为南方艺术风格所占据、所浸透。”

宫廷及京城诸多对各类丝织产品的大量需求,更进一步推进了南京等三地的丝织业规模和技艺发展。康嘉年间,南京的丝织业已经发展到拥有织机三万多台,男女织工五万多人,直接或间接依赖丝织业并以此为生计的市民达二十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南京丝织业产品仅“元缎”一项的年产值,就达白银一千三百万余两。

旧时南京从事丝织生产的机户分散在好几个地方,城内军师巷附近“机户之声,比户相闻”。骁骑营一带“机户最多,三五成邻”。南京主要丝织产品有绫、罗、绸、缎、绢、锦等品种,其中又以缎为大宗。

南京产的“元缎”,经秦淮河水漂染,色泽光润,因为专门进贡给宫廷使用,所以又称“贡缎”。所谓“元”即“玄”,黑色之意,古汉字“元”通“玄”。为避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名讳,用“元”代替了“玄”,“元缎”就是名闻全国的“玄缎”。

元缎

旧时秦淮河两岸聚居了成百上千与丝织业相关的织、染、漂专门分工从业者。彼时丝织业染色加工使用的是天然材料,而秦淮河水质非常适合染色漂洗。据说秦淮河水质神奇,能在丝织物染色时有增添丝织物光泽的功效,漂染红、蓝绿、紫等深色丝品尤为适宜。经秦淮河水漂洗过的丝,最适宜织造“玄缎”和“天青缎”等丝织产品。

经现代技术检验,证实秦淮河水确实存在某种单宁酸等天然成分,因此秦淮河水还是成就南京丝织产品所独有的特色水质元素。


此外,南京还是“宁呢”“天鹅绒”等丝织类产品的原产地,也是南京产丝织品的靓丽名片,一直持续到当代。《中国服饰研究》(清代丝绸篇),就提到这两种丝织制品产自南京:“品质厚实紧密,指定作(做)官服用的南京宁呢”“用(桑蚕)丝或鹅茸(绒)织成的有五彩提花天鹅绒,丝织正反两面作(做)成不同花纹的鸳鸯缎及樱桃红色、竹青色、宝蓝色成份提花的天鹅绒衣料。”

天鹅绒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殷志聪雕花天鹅绒作品

殷志聪作品《秦淮胜景》
(图源:江苏教育频道)

在桑蚕类丝织制品中的“锦”,是我国最高技术水平蚕丝织物的代表。南京云锦则是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者,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代的南京云锦皆为皇家御用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与内涵,被相关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