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获“地球卫士奖”:从“千万工程”到EOD模式的环保创新之路
浙江获“地球卫士奖”:从“千万工程”到EOD模式的环保创新之路
2024年,浙江省因其“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这一殊荣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浙江环保成就的认可,更彰显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显著成效。
“千万工程”:浙江环保的生动实践
2003年6月,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这一工程历时20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重塑了浙江农村环境,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浙江因此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位居全国第一。
这一工程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2003年至2010年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2011年至2020年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2021年以来迭代升级,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创新驱动:EOD模式的浙江探索
在环保理念创新方面,浙江走在了全国前列。2020年,浙江启动国家级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实践,这是一种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的创新模式。
目前,浙江已有18个EOD项目纳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14个国家级项目及7个省级项目已开工建设,获银行授信约580亿元,总体落地开工和授信情况均位于全国前列。
以南北湖未来城EOD项目为例,该项目投资总额为49.48亿元,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融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强化收益反哺机制,探索租金收入、核能供热管网供热服务、文化演艺、住宿餐饮等多渠道收入方式,实现可持续的资金平衡。
成功密码:制度保障与全民参与
浙江环保成就的背后,是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制度创新。浙江省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同时,浙江建立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格局。
在制度建设方面,浙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浙江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入库指南(试行)》等,为EOD项目规范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浙江还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生态环境、发改、金融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浙江的环保成就不仅体现在环境改善上,更体现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据统计,2022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达469亿元。
浙江的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通过创新环保理念和模式,浙江成功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环保与发展双赢的中国方案。